
“鸡排哥”不是工具人,也有自己的疲惫和极限。
![]()
▲“鸡排哥”夜晚仍在营业。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 丛林
“鸡排哥”国庆首日忙出“痛苦面具”,因不说话被指“没有情绪价值了”。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近日江西景德镇“鸡排哥”因摆摊时幽默话语走红,国庆期间他和家人开设多摊位迎接游客。有网民称,“鸡排哥”明显很疲惫,感觉他“累到没有情绪价值”。10月2日附近商户人员告诉记者,在“鸡排哥”摊位排队的人基本要等两三个小时。
虽然鸡排到处都有,但“鸡排哥”只有一个。说白了,排几个小时的队买炸鸡排,目的不是鸡排本身,而是为了一种情绪价值。6元的鸡排,600元的服务,是消费者给“鸡排哥”的标签。
但随着“鸡排哥”带火一座城,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带着流量属性的“供不应求”,实非人力所能满足的。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喘息空间,“鸡排哥”情绪价值自然跟不上趟儿。
国庆期间,“鸡排哥”为了不辜负网友热情,更是全家上阵、分散摆摊,可即便如此,仍要营业到凌晨。排队的人发出“他怎么不说话了”的疑问,答案也很简单,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是谁身体也会吃不消,更谈不上提供什么情绪价值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失去了排队的意义。
要知道,“鸡排哥”走红,源于自然流露的幽默感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但这是建立在充分休息和良好状态之上的。
如今,面对络绎不绝的顾客和漫长的等待队伍,他即便想保持往日的情绪价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视频显示,当地晚上气温有32℃,“鸡排哥”在车上短暂休息8分钟后,又回到鸡排摊前。
原本靠幽默打动人心的“鸡排哥”,被累到“没有情绪价值”。这对“鸡排哥”而言,真的是好事吗?
在社交媒体时代,流量当然是机遇,同样也是“枷锁”。从主要服务本地人群的小摊主,到景德镇文旅推荐官,身份的突然转变,泼天流量的裹挟,过度的追捧和期待,都让这个“鸡排主理人”少了一些自在和从容。
不得不说,“鸡排哥”不是工具人,也有自己的疲惫和极限。在当前,消费者一味地跟风购买,可能带来的压力大于支持。不妨给“鸡排哥”一些休息时间,别让这份原本美好的互动变成一种负担。毕竟,“鸡排哥”有充足的休息,才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提供情绪价值。
当“鸡排哥”能够以更加轻松、自在的状态面对顾客时,那份独特的情绪价值,或许才会更加持久、动人。
撰稿/ 丛林(媒体人)
编辑/ 王言虎
校对/ 刘军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