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青春志愿绽光彩
校社携手待新篇
北金科学子服务能源数智化论坛
获协会表扬
9月24日,以“新质强国·数智赋能·绿色出海·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能源数智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协会指导、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工作委员会主办,聚焦数智能源国际业务发展关键议题,吸引政府、能源、科技等领域300余位代表共话行业新篇。
![]()
我校金融学院金姗姗(金科国际231班)、缪昱成(金科国际241班)、张亦涵(金融国际241班)三位同学受邀参与论坛会务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以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高效完成嘉宾引导、资料分发、会场协调等工作,用细致服务为论坛顺畅开展保驾护航,其表现获得参会各方的一致认可。
![]()
近日,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工作委员会特向我校发来表扬信(如图),对三位志愿者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高度肯定学校对行业工作的支持,期待未来深化校社合作、共促数智能源领域交流发展。
![]()
志愿者有话说
![]()
金姗珊(第21届金融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金科国际231团支书,2023.9-2025.10累计志愿时长达100小时,多次带队志愿者活动)
从金融专业看能源数智化的“资金韧性”
“在论坛上听到中国丝路集团闫立金董事长提到‘数字金融为数智能源治理注入资金韧性’时,我立刻联想到课堂上的绿色金融、项目投融资课程。分发资料时,金融机构代表和能源企业讨论‘数智化能源项目的风险定价’,让我明白金融不是孤立的计算,而是要精准匹配能源项目的周期特性与海外市场需求。特别是金石期货分享的能源风险管理工具,更让我看到专业知识如何为能源数智化‘出海’保驾护航,也让我对未来深耕‘金融+能源科技’领域更有方向感。”
![]()
缪昱成(金融学院团总支组织部部长,金科国际241班长,平津战役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多次担任马拉松志愿组长,在实践中打磨服务能力与责任担当)
能源“出海”背后的金融协同逻辑
“王绪君副会长提到中国能源企业要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张玉清副局长强调‘协同出海’,这让我从金融视角有了新思考。在协助嘉宾签到时,听到嘉宾讨论‘一带一路能源项目的跨境支付与供应链金融’,才意识到能源数智化‘出海’不仅是技术输出,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同步跟进——比如如何通过绿色信贷支持海外新能源场站建设,如何用金融科技优化跨境资金流转效率。这些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金融专业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才能在能源数智化转型中发挥更大价值。”
![]()
张亦涵(金融学院学生会办公室部长,金融国际241班长,参与2025北京银行马拉松志愿者,怀柔长城马拉松志愿者,通州半马志愿者,梨花渡非遗文化节志愿者等多项志愿活动)
产融结合里的金融创新空间
“参与分论坛‘数智能源产融专题研讨会’的服务工作时,‘多晶硅期货’‘储能资产管理REITs’等话题让我眼前一亮。这和我们学的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知识高度契合,也让我发现能源数智化领域藏着大量金融创新机会——比如用期货工具对冲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用REITs盘活数智化能源基础设施资产。看到产融双方围绕项目路演深入对接,我更加确信,未来金融学子要懂能源产业逻辑、懂数智技术应用,才能成为连接资本与产业的桥梁。”
能源数智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的核心赛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的重要方向。此次志愿实践既是我校学子践行“责任、专业、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有力探索。
期待未来能以志愿实践为纽带,推动我校与行业机构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展开更多元的交流,共同为数智能源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 编辑|金融学院
监制|宣传中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