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闲日,把几份体制内的招聘名单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简直冰火两重天。
先说河南公安厅,真是大手笔,他们近日一次性公开遴选了30人!这规模,看得出来省厅求贤若渴,是真想从基层选拔干才。
可仔细一看名单,好家伙,30个人里,女警只有4位。这比例,差不多是学校一个班级里的零星几朵“警花”。
![]()
而在今年8月:上海第二中级法院也公布了新遴选的14名法官名单。你猜怎么着?情况完全反了过来:14个人里,有12位是女性!南京中院也差不多,新增17名法官,11名是女性。
依我看,这肯定不是河南、上海、南京的特有现象。你去看全国各地,公安系统普遍是“男儿国”,而法院系统,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都快成了“女儿国”了。
这体制内同一口锅吃饭,怎么公安和法院的“性别生态”就差这么多呢?
![]()
![]()
从这次河南公安选拔看到体制内性别的鸿沟:一边“兄弟”铁军,一边“娘子”红妆。
说到底,还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此外还有点其它因素。
公安偏向“武”。虽然坐办公室也需要高智商,但它的选拔源头和晋升逻辑,极度看重“基层一线实战经历”。这意味着你得先在派出所、刑警队这些地方摸爬滚打,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对体能的高要求。在社会传统观念里,这更像是“男人的战场”,无形中就让很多女性在起点上就被分流了。
法院偏向“文”。法官的工作核心是坐堂问案、研究法律、写判决书,是标准的“脑力活”。它的入口非常统一:通过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这两场考试,拼的是记忆力、理解力和笔头功夫,完全是一个“知识为王”的公平擂台。
而在当今的法学院里,女生们早就是“学霸”的代名词了,在这种赛道上胜出,自然顺理成章。
有人开玩笑说,这下找对象,体制内都内部消化不了了——公安的男同志和法院的女同志,工作圈子差别太大了。
当然,玩笑归玩笑,这种现象背后值得我们思考。公安系统女性太少,会不会在处理家暴、未成年人案件时,缺少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关怀?而法院系统男性太少,会不会也让司法队伍少了一些力量的多元性?
说到底,我们该不该抛开性别的标签,真正回归人才本身?
一支理想的政法队伍,既需要雷霆万钧的力量,也离不开春风化雨的细腻。当我们不再用“兄弟连”或“娘子军”定义岗位,而是让每个人都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这样的正义,才既有锋芒,又有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