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雷军再次站上演讲台。现场座无虚席,和六年前他第一次站上演讲台时一样。然而,直播评论区却成了大型翻车事故现场。
满屏弹幕“呵呵”、“还我提车时间”、“别讲鸡汤了”,是直接打击。
![]()
从每一句豪言壮语中找出“小字免责”,是降维打击。小米 17 Pro 的“逆光之王”,小字标注“产品设计目标”;小米 SU7 的“2200MPa 超强钢车身”,小字标注“指材质项目名称”;连“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 的口号,都要打上 “目标成为” 小字注脚。不怪网友吹毛求疵,实在是“大字吹牛,小字免责”的操作太尬太鸡贼了。
雷总全程自我感动的自嗨,终于完成了“雷布斯”到“雨田君”的自我进化。小米的“营销神话”,在2025年的初秋凋零……
01
舆论反响可能是假的,资本市场“用钱投票”一定是真的。9月26日,小米股价大跌,一路跌到9月29日。市场评论人士指出,股价下跌的主因是刚推出的小米17标准版需求低于预期。原先预估标准版需求最强劲,可占整体17系列约50-55%,但实际开卖后仅占约15-20%。虽Pro Max与Pro有增加订单,但仍无法抵消17标准版的砍单。
或许是心里有数,雷军的年度演讲中,小米17所占的篇幅意外的少。出镜率最高的是造车和造芯。他演讲前一天微博预热中提到的“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指的就是这俩。曾经的核心业务手机,现在算是孙子,还是私生子?
比手机更惨的,是小米家电。曾经的“龙兴之地”,如今成了遗忘之地。
要知道手机和家电才是小米核心用户的主力,“两个孩子”成了雷总的心头好,在米家铁粉看来,是有忘本之嫌的。
如果那“两个孩子”很出息,倒也罢了。问题是,小米的造车和造芯都难言成功。
小米造车,从头到底都有争议。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到也没回避,发表了一通“顶着内外压力干成了”的胜利感言,狠狠地自我感动了一把。真要干成了,也算是回事。可是,负面频发、从提车到售后的一堆糟心事,哪来的单方面宣布获胜的底气?
远的也不说了,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11万辆小米SU7标准版的召回令,总不能说是“新的胜利”吧?对软件系统的远程召回,伤害性不大,侮辱性还是很强的。
![]()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提车难。现在的行情,装什么外宾?产能跟不上,就是个笑话,反而坐实了“小米就是设计加组装”的万年老梗。
小米造车,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跨界方向,并不是成功的决策(可参看本号旧文《》)。逆势而为未必是英雄,也可能是误终生的成王败寇。
造车不是小米的“好大儿”,造芯就更不是了。一哄而上的“芯片热”早已凉凉,不复“卡脖子”悲情上头。情怀牌不好使,还得以成败论英雄。
芯片的好坏很抽象,复杂的参数对用户毫无意义,好坏的评价得看终端产品的性能表现。要么功能强大,要么价格低廉,性和价总得占一头吧?可是,对标苹果A18 Pro的小米玄戒系列并没有亮眼的表现。“性”是不用说了,“价”也好的有限。雷总此前也不得不承认,“不可能一上来就碾压苹果,但一点点超越都很难”,多少有点前倨后恭的尴尬。这让当初高调的“对标”,更像是碰瓷。就这成色,哈在年度演讲中大谈特谈,高低有点“拿自家癞头儿子当宝”的不智。
商场如战场,经营决策的成败、产品的优劣,不是猛灌鸡汤能遮掩的。硬捧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两个孩子”,是雷军本次年度演讲的硬伤。如此明显的硬伤,决定了这场演讲的上限高不到哪儿去。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导致这次大型翻车事故的是话术失灵。
02
其实,雷总的话术没有变,还是陈年鸡汤的老配方老味道,但舆论场的风向早就变了。
看看雷总年度演讲的历年主题:
2020年:“一往无前”——十年沉淀,铁律奠基
2021年:“我的梦想·我的选择”——技术厚积,生态完善
2022年:挫败的馈赠——“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直面挑战,造车破局
2023年:“成长”——底层深耕,AI赋能
2024年:“勇气”——造车交付,生态落地
套用的都是标准模板的正能量。雷军虽有“雷布斯”之名,和乔布斯终究不是一路人。雷军的年度演讲,从没有乔式宏大的科技愿景,产品信息的硬核干货也不多,全是围绕梦想、坚持与成长的正能量主题。一堆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主打一个情绪价值管饱。
![]()
雷军未必不想当“雷布斯”,而是当时社会环境下,这套正能量话术好用。2020年雷军年度演讲启动时,“经济上行期”的审美惯性还在,全民“星辰大海”。小资怀揣中产梦,中产憧憬财富自由,十八线小镇做题家心心念念城里的白菜。人人有梦,挫败、困难也不过是阶层跃迁的垫脚石,成了自我感动的人生佐料。很燃、很躁动、很浮华。雷军的正能量输出,是小投入大回报的聪明选择。大众要梦,雷总就造梦。大众要自我感动,雷总先自我感动。大众要星辰大海,雷总就带着小米上天。
所以,此前雷总的年度演讲不需要多少硬核信息、科技干货,只要充分迎合舆论情绪,就能收获满满的鲜花掌声。手机碰瓷苹果,造车碰瓷法拉利,打“卡脖子”牌造芯,都精准拿捏了时代风气的G点。这不是雷军的独门绝技,当年出道的网红企业家都是这么玩的,但雷军是玩得最溜的。
因为雷总还有亲民人设,不似余大嘴的狂燥,没有董明珠的自恋,充满了邻家大叔的亲切感。乡音未改的“Are you ok”,很完美很舒适。中国大众对“首长给我二舅搓背”的俯就十分受用,完美符合他们想象的“平等”。雷总亲自给用户开车门,异曲同工。
励志情绪+亲民人设组合而成的完美话术,为雷军赢得了极大的市场声誉。个人IP的光环也遮蔽了小米的短板。
这次引发翻车的问题,诸如碰瓷营销、话术套路、产品硬伤,并不是现在冒出来的。充满正能量的米粉不是不知道小米产品的缺陷,但是他们不在乎。“手机性能不及预期,没关系,雷总会改的”、“小米家电品控不稳定,没关系,雷总上心着呢”、“小米造车跨界有点大啊,不要紧,雷总能做好的”。心向往之,战无不胜。这是关爱,也是成功者的宽容。只要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是成功者,那么这种宽容就会一直有效。
然而,经济上行期戛然而止,大众心态急转直下。小米还是那个小米,雷军还是那个雷军,但是观众变了。小资迷惘,中产实惨。城里没了白菜,小镇做题家失去了目标。“人生赢家”不再是笃信无疑的追求,梦想、坚持与成长的正能量三件套,也失去了情绪感召力。
当社会情绪转向负面消极,上位者输出的正能量非但不能提供情绪抚慰的正面价值,反而会刺激敏感的神经。梦想不再引发共鸣,就成了梦醒时分的下床气。看不到希望的坚持,变得毫无价值。至于成长,是在画饼吗?
于是乎,雷总精心准备的好故事,都成了伤口撒盐。为了事业放弃高薪的励志故事,你说给一个随时可能被“优化”的中惨听,是胡不食肉糜;“除了钱一无所有”的雷总为了“两个孩子”压力山大,在一个娃都养不起的屌丝看来纯纯就是矫情;“55 岁,正是闯的年纪”,对一个天天为“35岁以下”发愁的中年求职者过于奢侈。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既然你雷军句句扎心,那我就给你来个吹毛求疵。本来没人在意的营销话术、宣传PPT,给你来个逐字解析,连“小字标注”都不放过。当年小米干啥都对、啥毛病都能忍的“粉丝”瞬间黑化,成了你说啥都错的反套路大师。
乱拳打死老师傅,雷军是真难啊。当初精准踩点社会情绪有多成功,如今的反噬就有多狼狈。
03
鸡汤还是那碗鸡汤,但喝鸡汤的不再是西门庆,而是武大郎,就成了毒鸡汤。端着鸡汤的雷总,自己扮演的是啥角色,心里没数吗?可能他是真不知道。
这世上最难走出的舒适区,是老板自己的舒适区。到了雷总这个地位,信息茧房都不用到网上找。大企业的向上管理,自带圈地自嗨的算法。
老板大获成功的路径依赖,哪个下属敢质疑?别看雷总在网上挺活跃的,网络反映的真实社会风向,他未必知道。因为他也要“向上管理”,上网花的时间未必比得上看新闻联播的时间,更不用说开会、批文件的日理万机。没人会打扰雷总的。在镜头前亲民的雷布斯,在公司里可是一言九鼎的雷总。不同的角色,注定是不兼容的。
![]()
这就是企业掌门人个人IP捆绑企业品牌的最大风险,没有专业公关搭建的护城河。直面风云波诡谲的舆论,品牌形象维护和大营销亲历亲为,就要承受最大的风险。前有西贝贾国龙的自杀式公关,后有雷军年度演讲的自嗨翻车,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不仅是因为隔行如隔山,更是因为留有余地。
其实,和雷总同批出道的网红企业家,这两年有不少已经悄然后撤了。余大嘴的输出频率和力度都不复当初,古稀之年的董明珠也收敛了不少。“同学”们都后撤了半步,雷总应该细品。
55岁,不一定是闯的年纪,但一定是成熟稳健的黄金年龄。有短板的小米还是好企业,有缺点的雷总还是好企业家,收收心、不要浪,该填的坑就填上,该补的课就补上。事在人为,还来得及。
在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时代,考验的不是企业家的演技,而是审时度势的大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