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看上篇:
海军方面虽然华东海军占了个源头,但很微妙的是,张爱萍白忙活一场,并没有到海军领导机关当副司令员,宁可选旱鸭子王宏坤来,也不叫爱萍上将,个中玄机尤多。
华北二杨,老杨哥没得说,坐镇济南充当全军的总预备队,一直保持的比较稳,连风波都很少出,这一点上将常青树许世友、韩先楚都比不过老杨哥,太稳了。
![]()
人生在世,君子于役,有些愣头青是二驱,遇到点泥坑就陷住了或是翻车。高明一些的像四驱,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老杨哥是履带式重卡,12级狂风吹不翻、一丈的泥坑也陷不住。老杨哥真是一本大书,怎么读都读不尽,值得后生们好好学习。
白袍小将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多年在晋察冀树大根深,中央又有聂总为奥援。想当年鬼子华北驻屯军那么大优势,聂总的晋察冀司令部就在易县待着,八年都没逮住,白袍的防守能力得到充分的证明。让这样一位资深智将主持京畿防务,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最合适不过,也都放心。
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各大野战军都有一些遗珠于野、略显遗憾的将领。
一野相对来说遗憾的少。王胡子、许光达都去独当一面了,王胡子的事情杂,做的事情属于只能做不能说的,大家心里都有数。1954年调到中央当副总长和铁道兵司令员,是不是有一点刻意避一下影响的考虑呢?这都不好说。他从战将调到铁道建设领域不算是轻用,55年议定军衔时一度是大将之选。
二野三个兵团司令都有非常好的去处。其余诸位,王近山、秦基伟、王秉璋、张才千资历略浅一些,没当上首任大军区司令不算什么。王新亭代理过一段时间济南军区司令中,不算亏。大别山二王兄弟属于暗亏,大王当了八大总部之一的部长,业务领域属于偏门,不久又被总参接管,军衔极高而事权较低,比小字辈的许光达亏多了。
![]()
小王到海军当副职,业务不熟人情不熟,刷不出存在感甚是焦虑。上面有萧司令镇着,有委屈也说不出什么。古语谓两难之势为骑虎,此势约为骑骆驼,设计的就是让你好好躺平,地位挺高的,知足吧。你偏要学人家策马奔驰,出事了只能说缺乏自知之明。
二野还有一位军事能力相当强悍的将领,李达。李上将一直当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过具体的战役,能力被刘伯承元帅的光环盖住了,论实力绝不在二陈之下。大概是长期当参谋长,众口塑佛,虽也好看得紧,但无奈塑成了阿傩伽叶的形象,难成居中而坐的佛爷,可惜了。
三野可说的人比较多。叶飞、许世友之外,能力与资历都属一流的是陈士榘,既能当野战军参谋长,也能外出指挥一个兵团独立作战。对比同为参谋长的刘亚楼,两人功力相若,论理最后待遇也该差不多。陈士榘国初从兵团司令员位置上突然转任华东军政大学校长,这个弯拐得就有些急。之后调去担任工程兵司令员,业务领域更加冷门靠后,和程子华的人生轨迹有些像。对比刘亚楼在空军的光鲜,榘参座冷板凳坐得相当尴尬。榘参座后半生变得比较沉默低调,不像解放战争中谁都不服谁都敢怼,少出门少说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手里无权,自然而然躲过了很多风波,享受一下红粉人生,亦人生之乐事也。
![]()
王建安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历任沈阳、济南和福建三个军区副司令员,手下人都看不过去,说老首长以你的资历不能总当配角。王建安唯苦笑而已。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有的人危言耸听,说王建安在阿姚一事中拒不批评。若真有此事,那别说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了,能不能继续留在军队中都是个问题。后来韩先楚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时,向伟人求情把老战友王建安调去福州担任副司令,老人家抬抬手就算过去了,可见并没有发生多么大不了的问题。顶多是性格原因,傲气多了一些不讨人喜欢,加之军中大佬无人给他撑场子,就落了个多年副职的命。
宋时轮上将资历与陈、叶、许、王相若,若是一直在东南前线而未去朝鲜,南京军区或福建军区司令,他都是有力竞争者。只是长津湖一战失利影响太大,军事上未免让人不敢放心。回国后投身军事科学院,给的待遇还算不错,不能奢求更多了。
![]()
晚年的宋上将,脸部轮廓变得柔和,已无当年的桀骜之气了。
张爱萍上将论能力论格局论境界,都是三野上将群体中比较出类拔萃者,还是共和国海军的创始人之一。然而解放战中缺席太多,赶上了末尾,战功方面欠缺了。他也凑不起强有力的班子,不能和萧司令的兵团部相比。去苏联访问学习海军建设,和刘亚楼都满怀着建立新中国新军种的美好愿望,谁料回国为他人作嫁衣裳,爱萍上将心里难免有些郁结。
他性格里本就有些耿直,后来到总参四面开怼,连罗、杨这种军种司令的面子都不给,公开放话八大总部太多太啰嗦,就该撤并成总参总政总后三大部。这股怒火连彭总都有点招架不住,说这个部不能裁、那个部得给叶总面子云云。从来都是别人劝彭总别发火,也就爱萍上将有这能力,让怼人大帝来劝自己。人吃五谷杂粮,皆有七情六欲,说到底,这股子怒火和回国后的失落有无关系呢?
![]()
九天应元东风佑圣真君。笔者非常喜欢张老这张照片,虎老雄心在。且这一版军装也比较好看,放上来膜拜一下。
四野诸将走到前台的分别是萧劲光、参谋长刘亚楼、老3纵司令员韩先楚、老8纵司令员小黄、老7纵司令员邓华,以及洪学智。吕正操虽然地位级别高,不过限于出身问题,早早地就转到铁道系统工作,而且还是副职。
李天佑没有竞争过小黄,在军事学院学习后到广州担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原因吗?恐怕也未见得有。在猛将如云的四野系统,李天佑虽也能打,不过并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总不能因为救过101一命就保送到大军区司令位置上。到总参后分管队列,而不是作战口,能力特点可见一斑。
刘震上将同样如此,带出一个很能打的39军,又担任过军区空军司令员,最后安排到空军系统,跟着刘亚楼干,也不算亏。103去世后,刘震感觉自己能行了,跟吴大胖子呕气,没呕过,可能政治能力上不是特别全面,影响了整体境界。
华北系统军事口的上将不算多,二杨都走到很高的位置。其余陈正湘、郑维山、曾思玉、文年生等人资历相对浅一些,无法和上将层面的人物相提并论,属于陶勇、王必成、梁兴初、秦基伟这个水平线的。等到一线上将逐渐转岗后,中将一辈的才慢慢走上前台。
本文完结。
祝各位新朋旧友国庆中秋快乐。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