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起涉及6.1万枚比特币、价值超过50亿英镑的惊天骗局,最近在英国伦敦画上了句号。
9月30日,47岁的华人女子钱志敏在南华克刑事法庭认罪,承认了自己在这起“全球最大比特币洗钱案”中的罪行。
![]()
这个被国内投资人称为“币圈女神”的女人,在2014年至2017年间,通过“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平台,让超过12.8万人掉进了她精心编织的陷阱。
![]()
按照最新的比特币价格计算,涉案金额接近500亿人民币。
令人心痛的是,受骗的大多是50到75岁的中老年人。
他们中有做了一辈子生意的商人,有刚退休的教师,还有银行职员。他们被一个看似完美的承诺吸引:投资3万到6万元,合同期内每天都能收到160元分红,到期后本金还能翻三倍。这种“躺着赚钱”的诱惑,让无数人心动。
然而在2017年7月27日,这个每个投资人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日子,每日分红突然停止了。
几天后,消息传来,蓝天格锐被天津警方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查封,钱志敏和公司管理层全部跑路。
钱志敏早就做好了准备。她把公司资产全部转换成比特币,化名“张雅迪”并弄了本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又用假名买了缅甸护照,绕道老挝,于2017年9月进入英国。
到了伦敦,她雇了一个华裔女子文建当翻译和助手,对外声称自己经营跨国珠宝生意。
文建原本是个普通外卖员,跟着钱志敏后,两人一起搬进了伦敦北部富人区汉普斯特德的豪宅,月租金高达1.73万英镑。
![]()
钱志敏开始大肆挥霍,买奢侈品、购珠宝,还在迪拜用比特币买下两套房产。
2018年9月,英国警方突袭了这栋豪宅,当场查获装有6.1万枚比特币的数字钱包。
![]()
更让人吃惊的是,警方在搜查中发现了钱志敏的日记。日记里记录着她更疯狂的计划:想买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一个未被承认的微型国家,在那里建佛教寺庙、修机场和港口,以获得外交豁免权。
帮她洗钱的文建去年5月被判入狱6年零8个月。今年又有一名马来西亚籍男子林盛福认罪,承认帮钱志敏处理加密货币交易。两人都将在11月等待最终宣判。
伦敦警方表示,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洗钱案,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高的加密货币案件之一。
钱志敏的律师说,她认罪是希望能让那些等了七年的投资者安心一点,现在比特币涨了这么多,应该有足够的钱赔偿损失。但对于国内那十多万受害者来说,这七年过得太煎熬了。有投资上千万的人现在在打扫厕所还债,有退休老人的退休金被冻结,每天靠捡废品过日子,还有一些老人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更令人唏嘘的是,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投资人坚信钱志敏不是骗子。而另一部分人则通过律师向英国高等法院申请清盘,希望能追回一些损失。但律师预计,这个过程可能要三五年甚至更久。
英国安全大臣表示,这次定罪发出了明确信号:英国不是犯罪分子的避风港。目前案件仍在调查中,检察机关正在努力确保这些被盗资金不会落入诈骗分子手中。
![]()
▌二
这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仅因为其涉及的金额巨大,更因为它再次暴露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中国人专坑中国人。
为什么这类案件屡禁不止?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环境中,会不断滋生出这种专门针对自己同胞的骗局?
这种“专坑自己人”的现象,并非个例。从早期的传销,到后来的P2P网贷,再到如今的虚拟货币,每一种新概念的出现,总有一批人迅速将其包装成诈骗工具,专门瞄准自己的同胞。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骗子们深谙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和文化心理。他们知道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相信熟人推荐;他们了解许多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投资渠道的不信任;他们更懂得利用中国人“要面子”的心理,让受害者在发现被骗后不愿声张。
钱志敏的骗局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她准确把握了这些心理。她承诺的高额回报击中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她设计的每天分红模式制造了持续的正面反馈;她选择的受害人群,中老年人,正是对新兴金融产品了解不足,却又拥有一定积蓄的群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专坑中国人”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有的人负责设计骗局,有的人负责包装宣传,有的人负责发展下线,还有的人专门负责洗钱和转移资产。他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将一批又一批同胞的积蓄洗劫一空。
在这条产业链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设计骗局的人说,我只是提供了产品;宣传推广的人说,我只是做了广告;发展下线的人说,我只是介绍了朋友;洗钱的人说,我只是帮忙转账。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直到东窗事发。
这种“专坑中国人”的现象,也暴露了我们在法律监管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违法成本过低,使得骗子们愿意铤而走险。
钱志敏能够轻易地将巨额资产转换为比特币并转移至国外,说明了我们在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方面还存在漏洞。她能够使用假护照绕道多国进入英国,也反映了国际司法协作的不足。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首先,要对“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保持高度警惕。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的投资承诺,都可能是骗局。
其次,在投资前要多方核实信息,不要轻信熟人的推荐和所谓的“内部消息”。
最后,要始终保持理性,不要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社会需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的金融保护。许多老年人一生积蓄有限,风险承受能力低,一旦被骗,往往意味着晚年生活的崩塌。家庭成员应当多关心老人的财务状况,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种“专坑中国人”现象的普遍存在,反映了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当人们不再信任正规的金融机构,当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当投机取巧成为被羡慕的行为,这类骗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重建社会信任,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执法;企业要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公民要提高警惕,同时保持善良。
钱志敏案即将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那些受害者的生活已经被彻底改变,有的人甚至没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而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又该如何阻止下一个钱志敏的出现?
写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不知道此时此刻,还有多少人在为失去的积蓄而辗转难眠,还有多少老人因为被骗而不敢告诉子女,还有多少个家庭因为一场骗局而支离破碎。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让它被更多人看到。也许你的分享,就能阻止一个人掉入骗局,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写作这些文字,不为别的,只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家人,不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中国人不应该专坑中国人。
这条路很长,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