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林溪安朗读音频
大家好,一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先祝大家国庆假期愉快。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做个测试。
请大家打开你的微信群聊,看看上周在群里发言的人有多少?
有没有发现,大部分的群聊都差不多:
几个人在群里聊天霸屏,大部分的人都一言不发。
尤其是到了各类节日,这样的区别越来越大。
热衷社交的人会晒出旅途的风景、家乡的美食,不愿参与的人只是默默看着群聊,不会分享自己的生活。
并且这些年,各类微信群里,参与聊天的人越来越少。
不少人的头像始终安静地躺在成员列表里,从不主动退群,但也几乎从不参与任何讨论。
他们就像安静的旁观者,注视着一切,却选择用沉默来应对所有的寒暄、调侃甚至是争论。
不少同学群、亲戚群也只留下一个壳子。
但你知道吗,这群人的沉默并非冷漠,而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他们通常是以下这三类人。
![]()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毕业后独自在大城市打拼,母亲则留在了老家。
微信兴起的时候,他也给母亲买了个智能手机,有次趁着过年回家,他特意教她学会了用微信和抖音,还拉她进了家族群。
本想着,母亲要是一个人孤独,也可以在微信群里聊聊天。
只是那时候,他经常看着群里的各类消息,有人发晚餐,有人晒娃,有人发风景。
却很少看到母亲发在群里的消息,他还以为是母亲没能学会。
![]()
有次听亲戚讲才知道,其实母亲并非没学会那些功能,而是当初之所以进群,为的并不是排解寂寞,而是自己的儿子也在群里,她想着能和儿子进到同一个群里。
闲暇的时候,她会“爬楼”看群消息,将跟儿子有关的都保留起来。
有次深夜,儿子发了一张加班后回家的城市天空,很快就收到母亲发来的消息。
是一张照片,母亲拍了张家里的月亮。
还告诉他:
儿子,你看,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要是太累了,就回家。
那一刻,他才明白了母亲的心情。
而这样的关心与守护,每天都会悄然发生在这个世界的角落中。
不只是父母,朋友之间的守护也同样令人动容。
看过一个朋友发来的故事,说自己前些年一门心思想创业,但人脉不够,资金不足,连续两次创业过后,他都失败了。
那时候,总想着要出人头地的他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度十分消沉,朋友圈里也大多都是些语焉不详的消极动态。
没想到,有次发完消息没几天,大学室友就以出差为由找他吃饭。
吃饭过程中,室友一直在谈论各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并将话题引到读书的时候,旁敲侧击夸这位朋友优秀、踏实。
临别时,还专门塞给他一本《人类简史》,扉页写着:
给暂时迷路的探险家。
![]()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室友并非真的出差,而是专门请了一天假,借着周六日一起,专门为了看他一眼,宽慰宽慰他。
也是那时候他才知道,虽然这些年他们疏于联系,朋友圈里也很少有点赞,但牵挂彼此的心依旧。
他们用沉默过滤掉了喧嚣,只留下对你最纯粹的牵挂。
![]()
在人际关系里,我们常会遇到一种情况:
很多人因为观点不合,吵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在微信群里,因为不碰面,很多人的观点更加偏激。
![]()
前些天,就曾看到一个话题,在讨论"国庆去哪里玩?"
没想到,在有人晒出去日本旅游的机票时,却引发了一些人的反驳。
聊天群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将“出国旅游”当作崇洋媚外的一种方式,对那些假期出国旅游的人一顿狂轰滥炸,甚至上升到了“爱国主义”的高度。
那一天,微信群里的消息不断,不少人参与了这场骂战。
可实际上呢,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论并没有什么赢家,出国旅行的人因为被骂,情绪上受到了伤害,攻击的人也一时情绪上头,气愤不已。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面对这样的“争执”,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保持沉默。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度假方式,尊重比说服更重要。
这种“不掺和”的智慧,在50岁的王医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小区业主群的资深潜水员,他见过太多因琐事爆发的冲突:有人抱怨楼上孩子太吵,有人指责楼下遛狗不牵绳。
最严重的一次,两户邻居因停车位纠纷在群里互相辱骂,最终闹到派出所。
每当这时,王医生都会打开群设置里的"折叠该群聊"选项,完全不理会发生在群里的纷争。
因为他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同一株花,观点相近时,多说几句,观点不合时,保持距离。
如此,才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与边界。
![]()
心理学曾有一项研究发现,成年人的社交矛盾中,80%的争执源于“说服欲”。
那些在群里沉默的清醒者,并非没有观点,而是懂得"三观不合,不必强融"的道理。
这种沉默不是懦弱的妥协,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
就像老话说的: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成年人的社交,需要“留白”的智慧,面对群里的炫耀、争执保持沉默,不是懦弱,而是有分寸感的表现。
不拿自己的生活评价别人,也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才是他们的清醒。
![]()
这其中,还有一群人,历经世事后,他们的行为变得沉稳,内心多了平和。
之前看过一个影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女主角乔夕辰,就是个有点特立独行的女孩。
当同事们在茶水间议论上司、传播小道消息时,她大多时候只是默默接完水就回到工位。
当大家在微信群里讨论哪里的饭菜好吃,周末要去哪里玩时,她也只是匆忙看一眼就默默合上手机。
影视剧中有个片段,其他同事下班后忙着约会、聚餐时,乔夕辰常常是最后一个留在办公室的人。
她不是在演戏给老板看,而是真的在反复核对项目数据,完善方案。
镜头里,空荡荡的工位上只有她屏幕的亮光。
很多人都说她不合群,挺“独”的。
却不知,这样不合群的背后,是她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在职业上的追求。
![]()
她会用闲暇时间学习,准备晋升考核,事业上很快有了起色。
也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将自己的家里打点得很温馨,生活上井井有条。
更关键的是,她维护了一个小而精的朋友圈,这个圈子,虽然人不多,却每个都是可以交心和互相扶持的朋友。
就这样,虽然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但她关系精简,目标清晰。
其实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好像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年轻时热衷于结识朋友,微信群里动辄成百上千的好友,节假日各类祝福的短信不断。
年岁渐长后才知道,与其维护那些表面的关系,倒不如将精力放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
好像年纪越大,关系越少,圈子越小,成了不少人的生活现状。
这并非“独”和不合群,而是因为他们清楚,真正的价值感源于内心的丰盈和现实生活的踏实,而非虚拟社交中的存在感。
正如作家周国平所说: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他们的沉默,不是隔阂,而是一种身体的自足和精神的自洽。
![]()
其实,微信群就像一个微型社会,有人喜欢站在舞台中央,自然也有人选择坐在观众席的后排。
那些沉默的头像背后,或许是父母怕打扰子女的小心翼翼,是朋友尊重彼此边界的温柔体贴,是成年人历经世事后的通透豁达。
他们不说话,不代表不关心;不参与,不意味着不在乎。
也许,每一个长期不再闪动的头像背后,都有一个鲜活自由的灵魂。
所以,无论说话与否,闲聊与否,愿我们都能顺遂内心,将屏幕之外的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
我们无论活跃与否,都能过得舒心健康。
点亮文末右下角的,愿你我都能自由且顺遂心意。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主播 | 林溪安,视频号: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说早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