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渔民在捕渔时,捞上来一个长相奇怪的“大甲鱼”。
没想到,它竟先后引来4波人为其鉴别身份。
鉴定结果全一致,但又让人不敢相信,因为人们已经25年没有见过它了。
那么这“大甲鱼”究竟是啥来头?
![]()
捕捉到“大甲鱼”
2010年7月16日晚上,浙江永嘉的渔民孙银山和伙计王绍兴,在楠溪江捕鱼收网时发现重量不太对,像是网到了一个大家伙。
两人合力将渔网拖上岸时,看到里面居然有一只“大甲鱼”!
![]()
为了避免它乱跑,渔民们想用渔网控制住它,但是这“大甲鱼”太灵活了,好几次都被它逃出来,和大伙玩起了“躲猫猫”。
它非常的凶猛,三下五除二就把渔网咬破了好几个洞,渔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它控制住。
![]()
一些胆大的渔民上前观察,发现这“大甲鱼”长得有点奇怪——头大、嘴短、眼小,不太像普通的甲鱼。
他们打了几十年渔,还是头一次见这稀罕物。这到底是个啥动物呢?
![]()
渔民孙银山对着“大甲鱼”左看看、右看看,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个啥,于是便将“大甲鱼”养在了船的前舱。
准备叫专家来鉴定一下。
![]()
他立即将消息报告给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对“大甲鱼”进行了初步鉴定,有点像一个消失了二十多年的珍贵物种。
为了进一步确定“大甲鱼”的身份,专家们还专门到现场查看,还有人把它“请到”医院拍了X光片,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骨架对比。
![]()
甚至专家为了它专门跑到青田找到了两个标本进行比对,最终确定这就是消失已久的鼋,堪称水中大熊猫。
专家们激动不已,因为鼋已经消失了25年,还曾一度被认为“可能灭绝”了,是一种非常濒危的动物。
但你不知道的是,鼋曾经随处可见,但后来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
![]()
水中“活化石”——鼋
说到鼋,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一提到《西游记》中驮着唐僧师徒过河的大乌龟,大家就有印象了。
在《西游记》最后一集,唐僧他们被通天河挡住去路,就是一只巨龟主动游过来,把他们驮到对岸的。
![]()
其实那“巨龟”就是鼋,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脖子上长着疙疙瘩瘩的瘤状突起,所以民间也叫它癞头鼋。
其实早在两亿年前鼋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并且数量还不少。
![]()
在西周时期黄河流域遍地都是,周穆王打仗的时候还拿它跟鼍(扬子鳄)当桥梁使,大军才能顺利过河战胜对方。
这一典故就是“鼋鼍为梁”,在《竹书纪年》中记载着。
![]()
从宋朝《本草图经》到明朝《本草纲目》都记载着鼋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它的肉能补虚,甲能治疟疾,血能解毒。
可见鼋在古代的地位不一般,又能当重要的“桥梁”,浑身还都是宝。
![]()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鼋的数量还有不少,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在长江、珠江等流域大规模建设水坝,挖沙采石,直接把鼋的产卵场夷为平地。
而鼋需要在特定的水位、沙质的河岸产卵,并且它们长到15岁才能繁育后代,虽然产卵数量较多,但是仅有1-2只存活。
![]()
人们大肆开采用机械将鼋冬眠的沙层挖走,幼崽失去了躲避天敌的地方,导致鼋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同时工业废水、农业化肥以及城市污水将原本清澈干净的水域变成“毒水池”,造成水草、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的锐减。
![]()
这些水生生物可都是鼋的食物来源,食物数量的缩减,它们被迫整天饿肚子,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闯进人类的地盘找吃的。
它们闯进农户的鱼塘偷吃鱼,对农户的经济造成损失,人们驱赶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鼋的受伤或死亡。
![]()
并且鼋体型庞大、肉质鲜美,人们会误以为是大甲鱼将其食用,因此成为了渔民们捕捞的重要目标,这对鼋种群数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就很少能够看到鼋的身影。到了2000年,我国鼋生存数量甚至不足200只!
![]()
甚至就连鼋的“老家”——我国浙江省永嘉县和青田县也有将近14年没有发现过鼋。
直到2010年,永嘉渔民孙银山和王绍兴误捕到鼋,才打破了“鼋可能灭绝”的魔咒。
![]()
失而复得喜悦,让当地部门对这只鼋极为重视。
不仅请了专家鉴别身份,还为了让它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归大自然,专门安排了4个渔民24小时在船上守护它的安全。
![]()
虽然这只鼋重达27斤,但据专家说它还是个“未成年”。渔民孙银山为了照顾它,一直都没有下船,吃住都是在船上。
这只鼋可能对新环境不适应,孙银山晚上睡觉时总能听见它发出螃蟹在爬一样的“沙沙”声,不过这家伙的胃口倒是一点没受影响。
![]()
渔船上剩下的没卖掉的小鱼、小虾,全部都被这只鼋吃掉了。
尽管这只鼋一直待在孙银山身边,但他依旧担心有人来偷这鼋,并且还害怕白天温度太高,鼋待着不好受,就将船开到桥下,晚上在开回去。
![]()
孙银山尽心尽力的守护着,十天十夜都没下船。
直到2010年7月26日,工作人员来到船上看到这鼋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将其放在木板上,鼋顺势划入了楠溪江,成功回归自然。
![]()
此前当地部门已经对这只鼋做了标记,后期也会一直追踪检测,保证这只鼋的安全。
这只鼋的出现不仅表明浙江永嘉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符合鼋的生存要求,还说明当地可能存在着鼋的野生种群。
![]()
但我们已知的鼋种群数量实在太少了,为了帮助它们摆脱濒危的困境,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尝试人工繁育。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14年8月21日人工驯养出第一只幼鼋,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繁育鼋的方法,未来恢复鼋的种群数量不再是“纸上谈兵”。
![]()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国家出手拯救这只“神兽”!几千年前它是湖北特产 2019-11-29
![]()
信息来源:永嘉网 温州都市报 25年后楠溪江再现“水中大熊猫” 2010-07-26
![]()
信息来源:永嘉网 温州日报:“小年轻”回归楠溪“鼋生地” 2010-07-27
![]()
信息来源:中华人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 2014-08-26
![]()
信息来源:温州网 永嘉渔民楠溪江捕到鼋 今日放归自然 2010-07-2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