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会说,中国经济当下明明是通缩,怎么可能发生通胀?
的确,看两个核心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都有缩的迹象;十月的很多数据不算差,可就这两个指数还是上不来。
![]()
但是,GDP增速一般认为可以实现5%的增速目标,不完全是缩的场景;通胀与通缩都反映的货币供应与商品供应的不平衡,这是中国经济的怪圈,明明是货币供应多,去年加发了12万亿的国债,现在又在加发,应该表现为通胀,实际情况却出现了缩的场景;以至于对中国经济近十年的判断,有的人说是继续通缩,有的人说是通胀,有的人说都不对,是滞胀.所有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数据支持。
这就要说清楚,为什么货币没少发,经济会有缩的表现?
![]()
根本的问题是资源错配与体制成本过高;前者决定了资金没有带动起需求与就业,引起了消费降级。这就是为什么供应端是胀的底盘,而需求端却又是缩的表现。
![]()
这种局面要依赖市场逐渐出清过剩产能,来一场企业的大洗牌,将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政策将不堪忍受,通缩的尽头是通胀,这就是为什么政策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通胀的冲动,去努力实现3%的弱通胀率目标。
现在已经放开了借债的口子,政府背书,央M又直接进入国债市场,做一个为政府背书的背书。这种姿态继续下去,未来将逐渐转向通胀,从而将日益堆高的债务在3%弱通胀率+时间的模式中,完成债务稀释。
未来通胀的预期在增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