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并非单纯的“愚蠢”或“固执”,而是多种心理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乐观偏见与“我不会被骗”的错觉
心理: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坏事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而自己则是幸运的、聪明的、例外的那一个。他们觉得被骗的人是因为“贪心”或“愚蠢”,而自己绝不会犯这种错误。
![]()
潜台词:“反诈宣传是给那些容易上当的人看的,与我无关。”
![]()
认知资源有限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心理: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信息过载。反诈宣传对于尚未遭遇诈骗的人来说,是众多“不重要信息”之一。他们主动过滤这些“噪音”,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处理眼前更紧迫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
潜台词:“我这么忙,哪有空去学这个?等真遇到了再说。”
![]()
负面信息的心理抗拒
心理:持续、强硬的警告可能会引发逆反心理。人们本能地排斥那些让人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的信息,会选择性地忽视,以维持心理舒适区。
![]()
潜台词:“天天说这些吓人的东西,烦不烦?日子还过不过了?”
![]()
归因偏差:出事后的“甩锅”心理
心理:当真的被骗后,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会让人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为了减轻这种痛苦,心理防御机制会启动,将失败的原因向外归因——“都怪骗子太狡猾”、“警察宣传不到位”、“银行为什么不管”。这比承认“是我自己的疏忽和贪念”要容易得多。
![]()
潜台词:“ 我已经这么惨了,难道还是我的错吗?总得有人为此负责吧!”
![]()
反诈不是说教,而是共情,是对大家的帮助
致“聪明”的你
![]()
你肯定想过:“被骗?那是别人太贪。” 你刷到反诈视频,一秒划走,心想:“我怎么可能上当?” 但骗子研究的,正是你的“怎么可能”。 他们不为你的“贪心”而来,而是为你: 疲惫时,那个能帮你“轻松退款”的客服电话。 焦虑时,那条能帮你“消除不良记录”的短信。 孤独时,那个对你嘘寒问暖、带你投资赚钱的“知己”。 别等到输光了运气,才相信骗子无孔不入。 花5分钟了解最新骗局, 不是承认你笨,而是证明你聪明。 ~你的警觉,才是骗子唯一无法破解的“密码”。
致“忙碌”的你
![]()
你说忙,没空看这些。 你说等遇到再说,反正一眼就能识破。 但骗子不会给你“反应时间”。 他们的话术,精心设计到秒; 你的情绪,被精准操控。 当你接到那个“公检法”电话,大脑一片空白时, 之前错过的每一条反诈提醒,都成了追悔莫及的倒计时。 ——你为生活奔波的时间很贵,别让骗子一键清零。
一个骗局如何“诞生”?
![]()
别以为诈骗是一个人的即兴表演。 它是一个团队协作的“产品”,有“编剧”、“导演”和“演员”。 编剧:研究人性弱点,编写百种话术剧本。 导演:利用技术手段,伪造通缉令、官网。 演员:24小时陪聊,演技一流,比你更懂你的心。 你用日常经验,对抗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博弈。 ~~认清骗局的“专业度”,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主动学习反诈,不是补课,是提前看穿对手的“剧本”。
警察的无奈:无法在你转账前,按住你的手
![]()
我们铺天盖地地宣传,你说“烦”。 我们上门劝阻,你嫌“多管闲事”,甚至把警察骂出门。 我们拦截了可疑转账,你责怪我们“耽误事”。 我们能做的,是在骗子布下天罗地网时,为你亮起无数盏警示灯。 但最终穿过警戒线的那一步,需要你自己停下。 ——警察是你最后的防线,但你,才是自己财产的第一责任人。请与我们一起,守住这道门。
防诈总结
让人心动的是利益,让人心痛的是损失,
而真正深入人心的,是共鸣。
![]()
最高级的反诈宣传,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你要怎么做”,而是坦诚地告诉每一个人:“我理解你为什么可能忽略,但请看看,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让我们并肩作战,别让那一刻的‘我以为’,变成一辈子的‘我后悔’。”
⬇️ 花3秒,转发这条给你关心的人,做好反诈防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