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后谁都得服

0
分享至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让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集体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这支特殊部队接受了“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从此在祖国西北边陲扎下根来。
当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人民生活贫苦不堪。
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1950年1月,驻疆解放军就已经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
于是在茫茫戈壁滩,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用七十年的时间证明了毛主席深远的战略眼光。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先后发生了边民越境事件。
根据国家部署,兵团迅速调遣了1.7万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当地维护社会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
他们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建立了纵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边境团场带。
这一布局改善了国家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对稳定新疆、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兵团成立之初,中央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人力支援兵团建设。
著名的10万上海知青和“八千湘女”为典型代表的“戈壁母亲”,投身开发建设新疆和巩固祖国边防的艰苦奋斗。
这些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从繁华都市来到茫茫戈壁,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出边疆的稳定与繁荣。



彼时,边疆的情况非常复杂,经济落后,社会结构脆弱,民族矛盾和外部势力渗透交织在一起。
而且新疆总面积全球罕见,跟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超过5600公里,要守这样的边防,光靠一线部队压力太大。
那时候毛主席一锤定音,把大量部队就地转业,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边垦荒种地修渠,一边承担戍边职责,形成了屯垦戍边、军垦农场这种独特模式。
这不是简单的农场,这是把部队从战场直接拉到田间地头,用军事化组织来搞生产建设,把生产队、工作队和战斗队合为一体,从那一刻起,兵团就成为维系新疆的战略支点。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新疆这么大地方非要专门搞一个兵团?其实这就是毛主席的远见。
新疆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这样的特殊力量。
这里有大片荒漠和戈壁,普通行政力量难以深入,而且自然环境恶劣,缺乏水源,生态治理难度极大。
兵团就是带着使命来的,一边开荒造田,一边植树治沙,几十年下来,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这些大沙漠边缘硬生生被绿洲包围,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格局。
要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都还在为荒漠化头疼的时候,中国已经用兵团这种方式在新疆做出了生态屏障,这种选择放到今天看都是非常超前的。



更关键的是兵团的特殊体制,它不是单纯的农场企业,而是党政军企四位一体,既能搞农业种植,又能办工厂搞工业,还能组织民兵维稳,平时是工人和农民,关键时刻就能变成士兵。
它既受中央政府领导,又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重领导,还是国家计划单列单位,拥有类似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这种体制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支常驻新疆、能够生产自养、还能随时战斗的准军事化力量。
任何人如果想挑动新疆的局势,都会先碰到兵团这道硬壳,想象一下,这个设计有多稳妥。



很多年里兵团的作用被低估了,因为它既不像传统军队天天亮枪,也不像地方政府天天跟你讲政策,但它默默扛下了大半个新疆的开发建设。
七十年来,兵团建了成千上万公里的水渠公路,修出一座座新城镇,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图木舒克这些兵团城市,已经成了新疆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地方。
有朋友但凡去过石河子就知道,这座城市能拿到联合国人居奖,不是吹的,背后就是兵团无数代人的努力。
他们搞农业机械化,棉花产量多年保持全国最高,番茄制品出口世界领先,甚至有言论认为,没有兵团,新疆农业的现代化要晚至少几十年。



如果只说经济意义,兵团已经功劳大到难以替代,但真正凸显兵团战略意义的,是它在维稳戍边上的作用。
前面说过,在六十年代伊犁、塔城发生过边民越境事件,兵团当即抽调上万人去当地代耕代牧,并迅速建立起纵深几十公里的边境团场,把边境牢牢守住。
这么一挡,西北边防格局立刻稳定了下来。
后来新疆遇到的几次暴恐事件,兵团民兵迅速介入,和军警一起,形成基层稳控和快速反应机制,为新疆社会稳定立下不小功劳。
可以说兵团就是一支常年部署在新疆最基层的“维稳网络”,它和解放军、武警、地方共同组成防线,形成了新疆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毛主席的高明在哪里了,他老人家当年设想兵团的时候,不光是为了屯田养兵,而是一种战略设计,它解决了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是人口布局问题,新疆广大边境地区人少地广,兵团的到来让大量人口直接落户在边境带,改善了边防的人口格局。
第二是经济建设问题,兵团把边疆的荒地变成良田,让新疆的粮食、棉花自给有余,更为全国供应。
截止近几年,兵团的粮食单产保持全国前列,而且贡献了全国粮食增产的近十分之一,这就是硬实力支撑。
第三就是社会稳定问题,在多民族共居的环境里,兵团长期和各族群众打交道,形成了“嵌入式”社会格局,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说到底,新疆需要的不只是经济发展,更要稳得住,而兵团恰好就是稳压器。



七十年的时间,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变成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这其中兵团是不可或缺的推动者。
毛主席当年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基于战略眼光、现实需求和制度创新的三重考量。
七十年后的今天,不管怎么看,这个决策都是超前的。
兵团早就超越了单纯的农垦角色,它成了新疆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一块基石。
现在我们说兵团是稳定新疆的底牌,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没有兵团,新疆会是什么样子,大家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了。
毛主席的这一步棋,不得不令人称奇。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wenwen123
wenwen123
天天开心
353文章数 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