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过亿的大龄剩女,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这种关注大多都是担忧,担忧她们的婚姻,担忧她们的生活,更担忧她们的未来。
关注中也有对这一群体的挖苦与调侃,如说她们“眼头太高,不切实际”;如调侃她们是“必胜客”、“齐天大圣”等等。
如果深入了解“剩女”,就会发现担忧有些杞人忧天,调侃也是对她们不尊重,包括“剩女”这一称呼,也有些欠妥了。
因为这一群体的大部分属于“优质女性”,她们有理性的选择、有睿智的婚姻观、也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与生活乐趣。
![]()
大龄不婚女性,大多是因为学业或事业所致。
在她们读完硕士、乃至博士后,年龄已经30多了。从找对象这一角度说,她们失去了优势,但她们有了喜欢的专业,有了研究学问的乐趣。
这种喜欢与乐趣,不亚于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一旦投入了专业之中,她们的注意力集中,激情澎湃,世俗丢于脑后,男女之间那些事儿也成了身外之物了。
![]()
还有那些有了自己的公司、或者是职场高管的剩女,精神寄托也全在事业上,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但她们并不觉得累和苦,而是有着极大的充实与成就感。
同样,这种感受不亚于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也没有精力与兴趣顾及这些,甚至对迷恋于男婚女爱的女同胞,还有一种不屑呢!
![]()
30多岁的孟女士是一家企业的高管,我因为采访认识了她,其风度与谈吐令我刮目相看。于是,就有了约她聊天的愿望,约了几次,她都在忙。待她有空了,我们终于可以从容地谈天说地了。
孟女士对于和我的聊天十分重视,精心地收拾了一番,比在公司见她时年轻漂亮了许多。
这种漂亮不仅仅限于外表,她的内心更为丰富,对人情世故并不疏忽,对社会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对流行的影视剧都十分熟悉,谈起来津津乐道。
![]()
熟悉后,我便问起她的婚姻。她不回避,观点十分明确与清醒:
问起她是否寂寞时,孟女士干脆地说:
![]()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接触女性较多,发现不少大龄不婚女性都持有类似孟女士的观点。
她们从父母、朋友、同事的不好婚姻中,看出了结婚未必美满,不婚未必不幸。而且不婚还会使自己处于自由的状态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不必为家庭、为子女分心。
而且干自己喜欢的事,犹如爱一个人一样,生活充实,精神饱满,情绪愉悦。
所以,她们拒绝如交易一样的相亲,也不羡慕身边卿卿我我的男女,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
她们毕竟是人,也有感情与生理方面的需求,她们则采取了“只交朋友,不谈婚论嫁”的处理方式。
遇到观念一致、相互欣赏的异性朋友,可以在一起,乃至同居,但在感情上互不纠缠,也不干涉对方的自由。
需要了,在一起亲密地缠绵,事后各忙各的,没有经济上的瓜葛,也没有矛盾与冲突,始终保持相处的新鲜感与亲密感。
![]()
与她们有这种关系的男性,大多也是单身,或中年离异者。所以他们的相处谈不到破坏谁的家庭,也不是那种偷偷摸摸的情人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满足基础上的朋友。
至于如何给这样的“朋友”定性,还不好说,或者就不要给它定性了吧。
![]()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如大量“剩女”的存在一样,它是合理的,是社会发展、男女日趋平等的过程中,一个必然伴随的社会现象。
社会应当做的是,给予这种现象足够地尊重与包容,让大龄不婚女性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