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成真了,特朗普政府再一次因为预算问题“被迫关门”——由于拨款法案在美国参议院未获通过,当地时间10月1日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美国联邦政府在时隔近七年后再度陷入“停摆”的窘境。
![]()
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由政府主导或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务陷入停滞——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将临时关闭,交通、旅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受到波及,经济数据发布受到影响……
美国国家机器的一个个齿轮开始缓慢停止转动
这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医保福利上的尖锐分歧,民主党坚持要求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而共和党则拒绝在这一问题上妥协。互不相让,预算通不过,政府被迫停摆。
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资金是按照财政年度进行统筹安排的,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为2025-26财年(简称2026财年)——国会两党通常应在9月30日,也就是新财年的开始前通过新的年度拨款法案。
但由于两党争斗激烈,新财政年度的预算计划无法通过,这意味着:政府各个部门暂时没钱了,等待两党继续博弈。在下一次的草案通过之前,没有钱打过来,就不能正常运转,也就是停摆,俗称“政府关门”。
政府都关门了,听起来很严重的样子,但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却是反复上演的熟悉戏码——20世纪70年代以来,类似因两党政策分歧导致的政府“停摆”已发生了20多次。
有趣的是:拜登政府平安无事,特朗普却总是那个倒霉的人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最近两位总统的任期,会发现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特朗普在其两个任期内都遭遇了政府关门事件,而拜登的四年任期却平稳度过了这些周期性的预算危机。
![]()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也就是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时间内,因民主党反对他提出的美墨边境墙项目拨款,两党在移民问题上争斗不休,导致共和党主导的联邦政府关门危机创纪录地持续了35天。
大约四分之一的联邦政府机构“停摆”五周,殃及80多万名政府雇员,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美元。此次政府关门,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门危机有着相似的剧本,但却又有不同的底色。
特朗普政府威胁要永久解雇那些岗位未获得资金支持的“非必要”联邦雇员,而非仅仅让他们临时休假——CNN报道成:白宫预算办公室甚至已下达指令,要求联邦机构准备在政府可能关闭期间大规模裁员的计划,这远超以往的惯例。
一些分析认为,这预示着特朗普试图借“关门”危机推进联邦政府的结构性改革,系统性缩编政府规模。
相比之下,拜登在2021年9月30日成功推动国会通过了短期预算案,尽管当时美国债务规模已超过28.5万亿美元,政府离债务违约仅一步之遥。但通过协商与妥协,拜登避免了政府的停摆,将危机推迟到了12月初。
这种差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位领导人不同的治国风格——特朗普倾向于对抗与极限施压,甚至将政府关门视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筹码;而拜登则更注重通过协商与妥协,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维系政府的正常运转。
![]()
但从更深层次看,政府关门危机的反复上演,揭示了美国政治中日益加剧的极化现象。随着美国政治两极分化加深,国会反对党议员会使出浑身解数,与总统和执政党在重大议题上激烈争斗。
特别是在府院分治或国会席位相近的情况下,通过预算的难度极大,政治僵局几乎成为常态。从这个角度观察,美国政府关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预算管理问题,而成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一面镜子。
可能不利于共和党的中期选举
对于共和党而言,政府关门带来的政治风险可能更为直接。历史经验表明,若政府停摆的时间拉长,执政党或控制国会的政党往往更容易遭受选民的指责。
在当前政治极化和经济不确定性叠加的背景下,持续的政府关门局面很可能成为共和党在后续中期选举中的一个负资产,激发中间选民的不满,从而影响选情。
在南生的眼中,这场持续的政治僵局或许正预示着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刻转变——政府关门已不再仅仅是预算管理的技术性问题,而逐渐演变为两党政治博弈的常态化工具。
![]()
未来美国政治能否走出“关门-妥协-再关门”的循环,不仅取决于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更取决于整个政治体系能否在坚持原则与达成共识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公共利益,往往成为牺牲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