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首度公开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战机在福建舰甲板弹射起飞的画面,展示了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图为歼35。
9月22日,中国首度公开歼-15T、歼-35与空警-600三型舰载战机在福建舰航母弹射起飞与拦索降落的影片,引起各方关注。 如果说93阅兵直播是给美国川普总统等外行人看热闹的典礼现场,这段8分多钟的影片就是给美国战争部与印太司令部专家们仔细检视的纪录片。 画面直击细节,包括升降机的起降、放飞小组的手势、空警-600折叠机翼的展开、可推测数量的战机编号特写、可推测拦截索效率的降落时海上远景,甚至还有不同角度的重播。 想让观众看清楚的程度,已经到了「贴心」等级。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基于「威慑」的战略对话,让竞争对手看清楚我的实力。 是不是摆拍,行家一看就知道。 解放军是要告诉美军同行:我们福建号的电磁弹射系统不比你们的福特号差,甚至更好。 因为福特号到现在为止没有公开过电磁弹射隐形战机F-35C的画面。 许多中国军迷质疑:美军福特号航母不能弹射F-35C。
![]()
影片公布的时机也很敏感,刚好是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议员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第二天。 这个代表团是2019年美、中激烈竞争以来首次的国会议员防华。 这安排是让议员们拜会一天后回到酒店休息,打开电视时刚好可以看到。 和2011年1月,歼-20首飞,刚好安排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的同一天是异曲同工。 在中国谋略,这招称为「棉里藏针」,不讲狠话,客气接待,却透过其他途径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影片中放飞小组的服装略显厚重,应是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拍摄。 这表示中国官宣将这张牌攥在手里已经很久了。
改变海战面貌的「综合电力系统」
对关注美、中竞争的观察者来说,这影片的意义非凡。 因为2022年6月福建号下水,外界即对福建号是传统动力,却采用电磁弹射,所需电力到底从哪里来而深感疑惑。 中国宣称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突破。 这技术是将轮机与舱面各自独立的电力系统整合成单一系统,以充分运用各自多余的电力。 核心是一个高效的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磁弹射时提供足够电力。 这并非独创,福特号航母也是综合电力系统,只是用成熟技术的交流电,福建号用的则是新一代的直流电系统。 但这只是理论,实际上能不能做到需要实证检验。 而这影片的发布,证实中国已经做到。
![]()
因此意义非凡。 这套综合电力系统的功能还可以继续扩充,例如磁轨炮。 电磁弹射和电磁轨道炮是同一原理,能推动30吨战机起飞的电磁弹射技术,也可以用来发射十几公斤弹头到100多公里外,是种低成本高威力的武器系统。 美军对此开发很早,原本要在隐形战舰朱瓦特号驱逐舰上安装,连炮座都预留好了。 可惜后续发展不顺。 现在朱瓦特号已拆除原炮座改装为垂直发射系统,磁轨炮计划暂时放弃。
中国磁轨炮开发较晚,有后发优势。 有传言指解放军新款的055B驱逐舰将配置磁轨炮,如果是真的,就表示已突破炮管易磨损的技术瓶颈。 再搭配综合电力系统提供的高电力,威力将很强,须密切注意。
不仅磁轨炮,这套电力系统还可以提供更低成本的「定向能武器」所需要的庞大电力,包括激光、微波、粒子束或声波武器。 因为提供的电力愈稳定、强大,这些武器的战力愈高。
例如激光。 不久前澳洲光电系统公司(EOS)发布阿波罗(Apollo)防空激光系统,号称每分钟能击落20架无人机,可应对无人机蜂群的攻击。 但实际应用可能会不如预期。
因为平均摧毁一架需要激光光照射3秒钟。 而好的FPV穿越机从零加速到100公里时速只需2秒,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甚至300公里。 如果用20架FPV从1公里外发动蜂群攻击,20秒左右就抵达。 Apollo将没有一分钟的时间来摧毁它们。 或即便摧毁,也会有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残骸撞击过来。 激光不是动能武器,不能击落敌机,而是熔穿机器摧毁机械性能,要发挥功能,照射摧毁的时间愈短愈好,否则将无法应对蜂群或饱和攻击。 这需要很高的功率。 而限制激光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电力系统。
![]()
因此,这套综合电力系统如果真的管用,未来可能看到055B、052D驱逐舰或其他护卫舰上安装磁轨炮、激光、微波、粒子束或声波武器。 海战面貌将改观。 而海战面貌改观的战略意义:批评者经常质疑中国军队缺乏实战检验,不如美军的经验丰富; 这话没错,如果打传统武器的作战,解放军确实不如美军的经验丰富,但如果打新面貌的海战,大家都没经验。 规则改变,经验优势会被抵销,美军不能掉以轻心。
福特号电磁弹射不能弹射F-35C?
客观而论,应给福建号表现高评价,反观美军福特号的表现就令人失望。 2017年服役以来问题不断,故障频传。 如果说因为采用大量新科技必须花时间调适,超过8年的学习曲线也未免太长。 尤其是与F-35C系统不适配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让F-35C无法上舰。 是的,福特号不是不能弹射F-35C,而是两套系统不适配。
不适配的原因,是这两种武器系统是同时发展的创新科技,以致设计时的配套各搞各的。 洛克希德. 马丁设计F-35C时依据蒸气弹射系统配套,所以部署在尼米兹级航母上的问题不大。 但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将电磁弹射系统装上新打造的福特号时,只考虑到F-18和E-2D这两款旧型机的配套,没注意也无法注意那款正在设计中的F-35C。 结果搞个大乌龙。
这责任到底算谁的很难扯清。 因为这是两家各自独立的私人军工企业,不会主动对彼此公开设计。 而决定福特号设计的是海军,拍板X-35得标「联合打击战斗机」(JSF)计画的是空军,两军也互不隶属。 现在福特号要单独弹射一架F-35C问题不大,但要将整个F-35C中队上舰常态部署,那对不起,系统不支持。
因此,未来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F-35C上舰应该没有问题。 但要修改福特号,就好像房屋已经盖好,却发现电、水管与排水设计错误; 那很多是要打掉重练的大工程。 美国海军要挪出这么多预算恐怕不容易。 但如果就此算了,问题也很严重。
![]()
福特号如果不能部署F-35C,即便有核动力,攻击矛头少了隐形战机,战力当场就打对折,反不如有F-35C的尼米兹级航母好用,尤其是面对解放军海军这科技层次相当的对手。 如果部署到解放军活跃的印太地区,福特号就将像是少了一只手的半残,威慑的说服力不够。
在肯尼迪号航母形成战力之前,西太平洋将只有一艘能电磁弹射隐形战机的航母,那就是福建号。 而原本计划今年7月交舰的肯尼迪号,因升降机问题将推迟至2027年3月,要形成战力,至少要2028年以后。 这对军舰老旧、经常待修,兵力调度已经吃紧的印太司令部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
以上是福建号电磁弹射战机所引发的联想。 除这些联想笔者还有个感概或者说是疑问。 西方叙事经常强调:中国社会缺乏创造与创新能力,限制国家发展。 但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高科技出现井喷式的突破,机器人、AI、芯片...,让美方专家纷纷喊出「史普尼克号时刻」,现在还包括军事科技。 这没有强大的创造与创新能力是办不到的。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来源: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