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罗斯两位高官来华,与中国谈成大生意,中俄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越是设限越要合作,欧盟能看懂吗?
![]()
«——【·29年磨一剑·】——»
9月30日的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近日访华,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共同主持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的第二十八次会议。
![]()
这场看似常规的会晤,实则释放出震撼全球的信号——中俄正以机制化合作重塑国际经贸格局,任何第三国的干预都将成为徒劳。
![]()
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当下,中俄经贸合作展现出惊人的韧性。这种稳定性源于一套历经29年打磨的成熟机制。自1996年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建立以来,两国总理已举行29次会晤,形成涵盖能源、农业、科技等5大领域的合作框架。
![]()
此次分委会会议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每年轮流在两国召开的例行安排,体现了双方对合作的长期规划和战略定力。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能源贸易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
俄罗斯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对华天然气管道输气量2025年将达380亿立方米,满足1.3亿户家庭用气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绑定。
![]()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参与亚马尔LNG项目建设,国产化率从15%提升至45%,带动超50亿美元设备出口。这种全产业链的协作,让任何外部制裁都难以撼动中俄经贸根基。
«——【·全维度合作突破想象·】——»
此次分委会会议透露的合作细节,展现了中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传统优势领域,双方计划分阶段取消俄罗斯小麦、大麦等农产品对华供应限制,并推动中国对俄生态燃料市场开放。
![]()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消费者将能更便捷地享用到俄罗斯非转基因农产品,而俄罗斯则获得了替代欧洲市场的稳定出口渠道。 能源合作再次成为焦点。
除了已开工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双方还计划年内启动北极LNG-3项目建设,利用北极航道缩短运输时间。更具前瞻性的是,中俄正布局氢能产业链和欧亚能源互联网,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能源管理方案。
![]()
这种从传统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全链条布局,不仅保障了双方能源安全,更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在数字经济领域,中俄合作同样走在前列。两国正在推动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未来游客可直接使用本国支付工具在对方国家消费。
![]()
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近期签约的滤膜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将实现俄罗斯先进技术与中国市场的精准对接。俄罗斯储蓄银行与中国机构合作开发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已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展开应用测试。
«——【·打造去美元化示范样本·】——»
为应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中俄正加速推进本币结算。2023年约40%的中俄油气贸易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两国货币直接兑换量同比增长300%。
![]()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俄罗斯快速支付系统与中国CIPS系统已完成技术对接,跨境二维码支付试点项目进入测试阶段。这种"去美元化"进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增强了双方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司法领域的合作则为经贸往来提供了坚实保障。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设立的金砖司法服务中心,2025年共审结涉俄商事案件126件,平均审理周期不足半年,调解成功率达26.2%。
![]()
在俄罗斯Agerratum公司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中,法庭仅用3个月就完成审查并促成和解,成为践行《纽约公约》的典范。这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让中俄企业能够安心开展跨境合作。
在应对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时,中俄坚持劝和促谈,推动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这种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赢得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广泛赞誉。 展望未来,中俄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结语·】——»
随着"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成、北极航道开通以及数字经济合作深化,两国贸易额有望在2030年前突破30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正在塑造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为基石,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