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太子爷不是好太子。
只不过自古以来,太子都处在一个非常拧巴的位置,对权力不能表现得毫无兴趣,会被认为不堪大用。
如果表现得太狂热,又容易被老父亲怀疑要篡位。
而南宋有一个太子,好不容等到皇帝驾崩,可是没想到最终头也磕了,流程都快走完了,才发现继承帝位的居然不是自己。
![]()
皇帝九个儿子全部夭折
宋宁宗赵扩的皇位传承问题,早在他生前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虽然他生了整整九个儿子,可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还不发达,这几个皇子全都早夭,没有一个能够顺利长大的。
古代确实没有抗生素,也没法进行外科手术,可是像赵扩这样,九个儿子全部夭折的依然是不多见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面对没有儿子的尴尬处境,赵扩不得已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皇室的远房宗亲,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没直系亲属,可只要是老赵家的血脉就还能勉强接受。
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让后来的南宋政局乱成了一锅粥。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是为太祖,只不过太祖之后的太宗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赵光义。
![]()
不过太祖这一支的血脉直到南宋都一直还在发展着,赵扩决定将宋太祖十世孙赵希瞿之子收为养子,赐名赵竑,从此就专门当作太子来培养。
不过虽然都是老赵家的血脉,但是亲疏有别,赵竑并非亲生儿子,在法统的正当性上面有天然的劣势。
当时沂靖惠王赵抦去世后也没有无嗣,于是赵扩本着不能亏待了同族兄弟的想法,既然自己已经找到养子了,也顺便让宰相史弥远找另一位远房宗亲赵昀去接赵抦的后。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一步看似无关紧要的人事安排,最终改变了整个南宋朝的政治走向。
史弥远的政治野心
赵扩生平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一个人,他就是当朝宰相史弥远。
史弥远是一个老牌政客,在南宋朝堂活跃了二十多年,其政治手腕之娴熟、权力欲望之强烈,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属罕见。
![]()
拿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来举例,那就是秦桧。
秦桧虽然也是南宋一朝的权臣,可是在史弥远面前实在是排不上号。
因为秦桧当时主要的影响力是在对外政策上,其他各个方面他的影响力都不如后来的史弥远,史弥远就是南宋朝的霍光。
宰相会这么强势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帝软弱,而赵扩偏偏是南宋一朝最软弱的皇帝。
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魅力,而且还没有为人君的一点担当,将政事一股脑地打包给宰相处理,就和甩手掌柜没什么两样。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国家的权力中心早就不在皇宫里,而是跑到了宰相府。
赵扩虽然乐于当个甩手掌柜,可是赵竑却随着逐渐长大对这个权臣越来越不满,甚至扬言,等自己登基后一定把这个奸臣给流放到海南岛去!
![]()
还没登基的太子赵竑,就这么得罪了当朝最大的权臣史弥远。
史弥远那是多精的老狐狸啊,知道太子的不满之后,一个大胆的计划便在他心中萌生了。
在权力的游戏中,从来就没有退让这一说,要么勇往无前地前进,要么就死无葬身之地。
史弥远决定与其等着太子登基流放自己,不如趁着自己现在还掌权,先下手为强,废掉太子,反正他也不是亲生的,废起来也容易点。
宁宗驾崩之后,赵竑眼看着就要继位了,史弥远深知这个时候最有危机感的莫过于外戚,史弥远请国舅杨次山之子杨谷,一夜之间入宫七次劝说杨皇后。
可是皇后一开始并不想废太子,因为这会引发剧烈的反弹,她是个求稳的人。
直到史弥远让人给了最后一句话:“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若不立之,则祸变必生,杨家也无立足之地。”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现在的局面不是你们杨家需要跟我合作。
![]()
由于几十年来大权在握,整个政变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史弥远让沂靖惠赵昀入宫。
杨皇后拍了拍赵昀的背说道:"你今天就是我的孩子了!"
于是身为当事人的赵昀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即位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给任何反对力量留下反应的时间。
结语
等到赵竑入宫之后整个人都懵了,什么情况啊?说好的我当皇帝呀?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新皇帝,赵竑还不愿下跪,结果被侍卫硬按着头称臣,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这么出现了。
参考:
赵竑 - 维基百科
南宋后期史弥远专权内情及其嬗变-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朝堂到相府:南宋史弥远主政时期的中枢政治运作*_参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