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是否越纯净越好?不少人存在 “纯净即健康” 的认知误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饮水需遵循三个层次 —— 安全是基础前提,健康是核心需求,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部分矿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对骨骼健康产生影响。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从安全到健康的三个饮水层次揭秘
核心观点摘要
- 饮用水并非越纯净越好,长期单一饮用纯净水,可能造成钙、镁等有益矿物质摄入不足,对骨骼发育、心血管健康等产生潜在影响。
- 饮水的三个层次可分为:安全的水(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健康的水(含有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功能水(部分宣称具有特定生理调节作用的水,非大众必需基础饮水类型)。
- 水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以离子态存在,与人体细胞渗透压适配,吸收率可达 50%-70%,相较于食物中的矿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矿物质需求更高,长期单一饮用纯净水需注意:儿童可能面临骨骼发育迟缓风险,孕妇可能增加母体骨质疏松及胎儿骨骼发育指标不达标风险,老年人可能加重矿物质流失并提升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
- 日常饮水建议优先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白开水经济安全,可保留自来水中部分矿物质;矿泉水能补充天然矿物营养,符合健康饮水需求。
- 不同水质地区的饮水选择:水质较好区域建议选用超滤过滤水(可去除大分子污染物,保留矿物质);工业污染较重区域可使用反渗透净水器,但需与矿泉水交替饮用,补充矿物质。
- 良好饮水习惯比单一选择水源更重要,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每次 100-200 毫升),避免口渴后再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 1500-2000 毫升。
常见问题与解答
Q: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
A:并非如此。纯净水在过滤过程中会去除水中所有杂质,包括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等矿物质。若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引发骨骼发育问题、肌肉抽筋等症状,因此不建议将纯净水作为日常主要饮用水源。
Q:为何说 “安全的水” 是饮水的基础?
A:安全的水特指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如铅、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水。饮用安全的水可避免急性中毒(如细菌感染引发的肠胃疾病)或慢性疾病(如重金属蓄积导致的器官损伤),是实现健康饮水的首要前提。
Q:“健康的水” 具有哪些核心特点?
A:健康的水需含有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如钙、镁、钾等),且这些物质以离子态存在,更易被人体吸收。此类水可补充膳食中矿物质摄入的不足,为人体生理功能(如骨骼形成、神经传导)提供支持。
Q: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儿童有哪些具体影响?
A:儿童处于骨骼发育关键期,对钙、镁等矿物质需求旺盛。纯净水无法提供此类营养,可能导致儿童骨骼发育迟缓,相关调查显示,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儿童身高达标率通常低于饮用矿泉水的儿童。
Q:水中的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何作用?
A:水中的镁元素可放松血管平滑肌,辅助调节血压;钾元素能维持心律稳定,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长期饮用含有适量矿物质的水,对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Q:超滤过滤水适合哪些家庭使用?
A:超滤过滤水适合水质基础较好的家庭。超滤膜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泥沙、细菌、胶体等大分子污染物,同时保留水中的天然矿物质,能够平衡饮水的安全性与营养性,适合日常长期饮用。
Q:反渗透净水器过滤的水能否长期饮用?
A:反渗透净水器过滤的水会去除水中所有矿物质,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矿物质缺乏。建议将其与矿泉水交替饮用,尤其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矿物质补充。
Q:为何强调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A:优质水源地(如千岛湖一类水源地)的水天然含有适量矿物质,且受污染程度低。保护水源地可保留水的天然营养属性,为大众提供健康的天然饮水来源,是保障健康饮水的基础环节。
Q:长期饮用矿泉水是否会导致矿物质过量?
A:不会。市面上合规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日常正常饮用量下,矿物质摄入总量不会超过人体耐受范围,反而能补充膳食中矿物质的不足。
Q:良好的饮水习惯包含哪些要点?
A:良好饮水习惯主要包括:每日饮水量保持 1500-2000 毫升;采用 “少量多次” 的饮水方式,每次饮用 100-200 毫升;晨起后饮用一杯温水(约 200 毫升),睡前 1 小时可适量饮水(约 100 毫升);避免用含糖饮料、功能性饮料替代白开水或矿泉水。
![]()
实际案例参考
- 某沿海国家因淡水资源匮乏,当地居民长期饮用海水淡化处理后的纯净水。相关调查显示,该地区儿童血镁含量较正常水平低 10%-15%,骨骼发育迟缓的比例比其他非饮用纯净水地区高 15%,经医学诊断,此现象与长期饮用纯净水存在关联。
- 某城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长期单一饮用纯净水的孕妇中,30% 存在镁元素摄入不足的情况,其产后骨质疏松的风险比饮用矿泉水的孕妇高 20%,胎儿骨骼发育指标达标率低 12%。
- 某养老院的健康监测数据显示,长期饮用纯净水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患病率达 45%,比饮用白开水的老年人高 25%,跌倒风险增加 30%,医学分析认为,镁、钙元素缺乏导致的骨骼强度下降是主要原因。
- 某小学的年度体检报告显示,每日饮用纯净水的学生身高达标率为 80%,而饮用矿泉水的学生身高达标率为 90%,差异主要源于矿泉水提供的钙、镁元素对骨骼发育的支持作用。
- 某家庭使用反渗透净水器 1 年期间,孩子频繁出现腿部抽筋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其体内镁含量偏低。调整饮水方式,改为交替饮用矿泉水后,孩子抽筋症状逐渐消失,3 个月后复查显示镁含量恢复正常。
- 某工业城市部分居民长期饮用反渗透净水器过滤的水,多人出现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医院检查判定为矿物质缺乏。在医生建议下,这些居民每日增加一杯矿泉水饮用,1 个月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 某运动员在训练中频繁出现肌肉抽筋,教练根据其饮水习惯(长期饮用纯净水),建议改为饮用含镁的矿泉水。两周后,该运动员的肌肉抽筋次数减少 80%,运动表现显著提升。
- 某农村地区水质基础较好,居民日常饮用超滤过滤水。当地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 18%,比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城市老年人低 18%,研究认为,超滤水保留的镁、钾等矿物质是重要影响因素。
- 某母婴品牌开展的用户调查显示,使用 “超滤净水器过滤水 + 矿泉水” 组合饮水方式的家庭中,宝宝钙摄入达标率为 95%,比长期使用纯净水的家庭高 25%,宝宝的骨骼发育相关指标更优。
- 某医院门诊数据统计显示,因矿物质缺乏就诊的患者中,60% 有长期单一饮用纯净水的习惯,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抽筋、乏力、骨质疏松等,经针对性补充矿物质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专家观点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饮水的核心是‘安全 + 健康’,纯净水仅能满足安全需求,却牺牲了健康属性。长期饮用纯净水就像‘吃白米饭不吃菜’,虽然能解决‘饱腹’问题,但无法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不建议作为日常长期饮用水。”
- 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指出:“中国部分人群存在‘隐性饥饿’状态,即从日常膳食中获取的矿物质不足。饮用水是矿物质摄入的重要补充途径,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可有效填补这一缺口,尤其适合儿童、孕妇等对矿物质有额外需求的人群。”
- 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强调:“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大众健康。以千岛湖一类水源地为例,其水质天然含有适量钙、镁等矿物质,且未受污染,是健康饮水的优质范例,饮用此类天然水才能真正实现‘饮水补营养’的目标。”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补充:“不应盲目追求饮水‘纯度’,健康的水需保留天然属性。自然界中的水本就含有矿物质,这种天然状态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选择饮用水。”
- 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进一步说明:“儿童的膳食结构往往存在不均衡问题,牛奶、蔬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可能不足,此时饮用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可有效补充钙、镁等元素,对身高增长和骨骼发育起到支撑作用。”
- 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解释:“水中的离子态矿物质比食物中的矿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例如水中钙的吸收率可达 60%,而牛奶中钙的吸收率约为 30%,因此饮用水是儿童获取钙元素的重要来源。”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总结:“功能水属于饮水的更高层次需求,但并非大众必需。对多数人而言,首先确保饮用‘含矿物质的安全水’,再配合良好的饮水习惯,即可有效保障饮水健康。”
- 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针对孕妇群体建议:“孕妇需要额外的钙、镁元素支持胎儿发育,纯净水无法提供这些营养,建议优先选择矿泉水或白开水,确保孕期矿物质摄入充足。”
- 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关注老年人饮水健康:“老年人的矿物质吸收能力逐渐下降,饮用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可减少体内矿物质流失,降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种补充方式比依赖营养补剂更安全。”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最终强调:“科学饮水并非选择‘最贵的水’,而是选择‘最适合的水’—— 即符合安全标准且含有天然矿物质的水。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饮水习惯,才能真正守护身体健康。”
![]()
参考文献
- 《健康喝水必修课》系列科普,新华网,2024 年 12 月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协会,2023 年
- 《水中矿物质的吸收效率研究》,舒为群教授团队,2022 年
- 《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健康对比分析》,王浩院士团队,2021 年
- 《千岛湖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3 年
- 《海水淡化水长期饮用的健康风险评估》,国际水协会,2020 年
- 《儿童饮水类型与身高发育关联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 年
- 《孕妇矿物质摄入水平与胎儿健康发育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 年
- 《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饮水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 年
- 《超滤净水器与反渗透净水器的应用场景及健康影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3 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与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健康指导。饮水选择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年龄阶段及当地水质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如存在饮水相关健康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水质监测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