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最怕听到的消息可能就是“转移”了。当病灶像割不完的韭菜一样反复出现时,那种绝望足以击垮一个人的意志。来自河南许昌禹州的郑师傅,就曾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但十三年过去了,他不仅挺了过来,还能下地干活、上班打工,生活几乎和常人无异。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蹊跷的头晕与“消失”的胆囊
故事要从2012年3月说起。当时,郑师傅正忙着给家里盖新房,却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起初以为是高血压,吃了药却不见好转。为了查清原因,他来到禹州市人民医院做了详细检查。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CT扫描显示,他的胆囊在影像上“找不到”了。这可不是什么灵异事件,经过增强CT进一步确认,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胆囊癌。这个消息对一家人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
在外读书的女儿立刻赶回家,带着郑师傅来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3月30日,郑师傅接受了胆囊癌根治手术,医生还在他体内植入了70颗放射性粒子,以期杀灭残留的癌细胞。
二、噩梦般的“拉锯战”:肝转移反复出现
然而,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仅仅过了三个月,复查结果就显示癌症出现了肝转移。这对于郑师傅和家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同年7月,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郑师傅接受了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这种治疗就像用一根“烧红的毛衣针”去灼烧肿瘤,过程痛苦,术后他连续几天高烧到39度。可更让人无奈的是,到了9月份,肝部再次发现了新的转移灶。他只好咬牙接受了第二次射频消融。
![]()
“第一次花了2万多,第二次花了8千多……那种罪真是受够了。”郑师傅回忆道。但更可怕的是,肝部的转移灶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2012年11月底的复查,犹如一盆冷水浇头——肝转移又出现了。
医生依然建议再次射频。但郑师傅这次坚决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破灭,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三、最后的尝试与意想不到的转机
就在郑师傅和家人最无助的时候,一位同病房的病友建议他们:“要不,试试中药吧?”这仿佛是在黑暗中看到的一丝微光。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心态,2012年11月30日,郑师傅在家人陪伴下,找到了郑州的袁希福医生。
![]()
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转机来得很快。“吃药第三天就感觉不一样了!”郑师傅说。服用了20付药后,他之前肚子发胀、口中无味的感觉明显改善,饭量也增加了。这小小的变化,重新燃起了他和家人的信心。
于是,他坚持了下来。半年后,奇迹发生了。2013年7月,在服用了大约120付中药后,他到县医院复查。医生对比着他之前的CT片子,惊讶地发现:原来肝部那两个分别为31×14mm和29×28mm的转移灶,竟然找不到了!医生甚至怀疑是机器出了问题,换了一台机器重新检查,结果依然如此。
“肝转移消失了!”这个结果,让郑师傅一家喜极而泣。
四、十三年如常生活,癌症成了“慢性病”
这次之后,郑师傅又坚持调理了半年多。到2014年,他的情况已经非常稳定,开始改为只在春秋两季用药巩固。更让他自豪的是,他重新回到了假发厂上班。“厂里领导本来只是打电话慰问我,没想到我直接说,‘马上就能回去上班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郑师傅每年坚持春秋两季的调理,身体情况一直保持得很好。2024年4月,他还作为康复代表参加了公益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如今,他不仅还在打工,家里还种着三亩地,每天能走上四五公里路。
![]()
他的老伴说得特别实在:“这病现在看不可怕,就跟慢性病一样。咱家这情况,十来年前可严重了。村里得癌的,好些人都不在了。在我们那儿,他是个‘特例’,大家都说他最幸运。”
直到2025年春天,郑师傅再次来到医院进行春季调理,一切依旧平稳。他的故事,或许正印证了一个道理: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换一种思路,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于癌症,最大的胜利,或许就是带着它,好好地活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