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稀疏的梅枝倒映在清浅的水池中,芬芳的梅香氤氲在黄昏的月色里。
林逋这两句咏梅佳句,在艺术上可以说登峰造极,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因我却因为这首诗,喜欢上他的山园。
那该是怎样一处幽静之所,能够让诗人隐逸其中,尽享那份闲适与淡泊,品味生活真谛,写出如此诗意的文字。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清代诗人黎简,也有一座如林逋山园那般意境深远的小园。
中秋时节,让我们吟着他的诗句,踏入那方秋日小园,领略其独特的韵味,探寻诗人闲适心境背后的深意。
![]()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清 黎简《小园》
简译:
水面泛起涟漪,水中的树影随着摇动,围墙低矮,山间景色尽收眼底。
秋天的村庄里,黄叶铺满了地面,其中就有一半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
幽静的竹子宛如恬淡的人儿那般沉默安静,清冷的花朵为我吐露芬芳。
这样的小园很适合我小站一会,天边的新月就像新结的薄霜一样清亮。
![]()
赏析: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首联写水光山色,微风轻拂,水波荡漾,水中的树影摇曳生姿,山间的影色如顽皮的孩子,好奇地探过矮墙,窥探小园中的景致。
宛如画家的神来之笔,挥毫泼墨间,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画面,动静结合,鲜活俏皮,不仅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还让人心旷神怡。
短短十个字,使得动与静巧妙融合,相互映衬,让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如果说首联是近景临摹,那么颔联则是远景写意,诗人把视线从园内拓展到了园外的秋村。
深秋时节,枝头的黄叶如金色的蝴蝶般纷纷飘落,铺满了地面,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而华丽的金色地毯。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其中一半的黄叶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那金黄与橙红交织的色彩,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芒,让人感受到秋日的温馨与浪漫。
这秋天,宛如一位多情的诗人,用黄叶书写着岁月的诗篇,虽是露冷霜寒时节,但眼前的景致,却让小园内的诗人心生暖意。
![]()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颈联托物言志,借幽竹和寒花,来抒发高洁的情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志向。
竹有节,心虚,耐寒,向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坚韧品质的象征,它静立园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坚守着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淡泊。
所以,诗人将幽竹比作人,就是以幽竹自比,表达自己追求宁静、远离世俗功利的淡泊心境。
而独自芬芳的寒花,给予诗人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像是诗人的知己,因为理解他的孤寂,所以陪伴他度过这清冷的秋日。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尾联简洁而富有韵味,空灵悠远,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秋意泠泠,月亮格外清亮,就像结了一层晶莹的薄霜似的,鲜亮澄净,但带着寒意,让人有清冷之感。
首先,从“夕阳西下”看到“新月如钩”,诗人伫立小园多时,不耐寒,其次,寂静之处不可久待,所以小立后自当归去。
诗人在这方小小的园子里,感受自然的美好,寻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品味生活的真谛。
![]()
后记:
黎简,字简民,号二樵,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诗学李贺、黄庭坚,书得晋人意,诗画书称三绝。
他喜爱山水田园,《小园》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后世读者展现了一幅秋日小园的绝美画卷。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怀,如同一泓清泉,淌入了我们的心田,令人见之忘俗。
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品味生活的本真,让心灵在诗意中栖息。
参考资料:
《五百四峰堂诗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