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寿坊透雕的龙形象
![]()
龙形象石刻
![]()
民间舞龙表演(资料片)
单县,古称单父,如同一部厚重深邃的史册,承载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这片土地上,龙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见证着历史的流转与文明的璀璨。
单县龙文化,融合了自然崇拜、民间信仰与轶闻传说,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犹如一颗历经岁月洗礼的明珠,始终散发着动人的光泽。
在单县,许多与龙相关的传说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围绕黄河与龙展开的动人故事。
浮龙湖的传说中,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相传古尧时期,后羿射下的太阳化为蛟龙,潜藏湖底。后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洪水,蛟龙腾空而起,汲水救灾,护佑百姓。为感念其恩,当地人将此湖命名为“浮龙湖”,深水区域则称为“龙潭水寨”。
“刘墉治水”的故事同样流传甚广。清嘉庆年间,黄河泛滥,刘墉奉旨治水。他将御赐龙头拐杖抛向空中,拐杖化为蛟龙横卧决口,镇住汹涌水势。刘墉遂率军民打桩填沙,终堵决口,平息水患。百姓为纪念其功德,将决口处称为“龙门口”,还修建“刘墉庵”以志缅怀。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这一耳熟能详的歇后语,正源自今日的单县龙王庙镇龙王庙村。相传某日清晨,一只大白鹅从一口枯井探首引发大水,一夜之间冲垮龙王庙。原来,大白鹅乃东海龙王所遣,旨在勘察人间旱情,适时布雨,不料受人惊扰致水井倾斜、洪水泛滥,竟淹没了供奉自己的庙宇。龙王不禁自嘲:“这真是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单县古城中的众多文化遗迹,亦与龙文化紧密相连。不论是牌坊、楼院,还是护城堤,处处可见独特的龙形装饰。享有“天下瑰宝”之誉的百寿坊、百狮坊,通体透雕腾云戏珠的五爪真龙,在中国牌坊艺术史上实属罕见。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龙文化生动的物质载体。
龙,是黄河及其故道先民的精神图腾。在单县的民俗文化中,龙的形象更是无处不在:春节蒸龙馍、挂龙灯、贴龙画;元宵节舞龙、挑龙灯、燃放龙鞭炮;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舞龙戏珠、画龙点睛;端午节赛龙舟、乘龙船、提龙灯……从古至今,龙展演、龙雕刻、龙图画、龙书法、龙诗词、龙歌赋、龙楹联、龙剪纸、龙织绣、龙花馍等各式龙文化表现形式,贯穿于百姓生活日常及节庆文化娱乐之中,生生不息。
如今,与龙相关的传说与实物已成为单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县的龙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代文明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继续书写着单县的精彩篇章。
文/图 通讯员 刘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