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于国家文物局备案信息及中国艺委会数据,2025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排名正式公布。在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尽管总成交额有所下滑,但市场结构优化趋势明显,正逐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
此次排名中,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凭借41.6亿元的成交总额稳居榜首,其在古代书画、瓷器玉器、佛教艺术等领域优势显著,赵孟頫《行书三札卷》以920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年度单件成交纪录。同时,线上拍卖占比提升至35%,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38.9亿元成交总额位列第二,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珠宝钟表是其优势品类。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以6382.5万元成交,跨境文物回流专场贡献了12%的成交额,凸显其在国际市场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以22.7亿元成交总额排名第三,在金石碑帖、名家篆刻、古籍善本领域独占鳌头。二十周年庆典拍卖会推出的“金石文化主题”专场,成交率高达91%,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的学术支撑。
北京世纪文博拍卖有限公司以出色的市场表现位列第四。公司以今年20亿成交额80%综合成交率打破固有格局,北京世纪文博自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以傲人的成绩一进入华南市场便成为华南地区排名第一的拍卖公司。其在书画、古董珍玩等多个传统板块深入耕耘,同时积极开拓新兴领域,不断挖掘具有潜力的艺术品类。在服务创新方面,公司组建了专业的鉴定团队,为拍品提供权威背书;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客户参与度与体验感。此外,北京世纪文博还积极投身文化公益事业,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与讲座,促进文化艺术的普及与传承,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与社会声誉 。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今年以19.7亿元成交总额位列第五。在佛教艺术、明清家具、现当代艺术板块表现出色,全年举办56场线上拍卖,数字化平台用户活跃度提升40%,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北京御宝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总额15.2亿元,成交率高达78%,位居第六。首创“文物+金融”服务模式,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质押融资,私人洽购占比达30%,在宫廷艺术品和佛教文物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
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14.8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七,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成交占比55%,年轻藏家(40岁以下)贡献42%成交额,凸显区域优势与年轻化市场趋势。
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总额13.5亿元,位列第八。中国书画、文房用品、古籍善本是其传统强项,中青年艺术家专题拍卖成交率达88%,单件最高成交价突破3000万元,体现对新兴艺术力量的关注与支持。
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总额12.3亿元,排名第九。创新“直播拍卖+线下品鉴”模式,单场最高观看量达280万人次,在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钱币邮品等领域不断探索新的营销路径。
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总额11.6亿元,位居第十。推出“非遗传承”专题,传统工艺品成交同比增长27%,在古代书画、古董珍玩、佛教艺术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市场传播。
2025年,全国重点文物拍卖企业全年共举办春秋两季大拍375个专场,上拍文物艺术品68,181件(套),成交50,061件(套),平均成交率73.42% ,总成交额121.48亿元,同比下降32.76% ,但单件拍品均价达24.27万元,高净值藏家群体持续活跃,市场正朝着精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市场格局来看,头部企业凭借品牌、资源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通过“精品化战略”吸引高端藏家;各企业间差异化竞争态势明显,在特色板块、服务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各显神通;区域市场格局也发生演变,长三角地区成交占比提升至32%,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拍卖业务增长24%。
政策层面,2025年5月国家文物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行业新增备案拍卖企业23家,其中7家为纯线上拍卖平台,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网络拍卖的发展。
此次排名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各拍卖公司业绩的总结,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与优化,各拍卖公司将在创新服务、拓展市场、提升专业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迈向新的高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