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气象台台长李希燕:“递进式气象服务筑起生命防线”
今年5月30日傍晚,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暴雨像瀑布一样,从独龙江上空倾泻而下。
此时,独龙江乡的降水量已达到95.7毫米。
独龙江一带,峰高坡陡、土层浅薄,一年中300余天有雨。每至雨季,陡峭的地形更是如同导流槽,快速汇聚雨水,让地质灾害风险陡增。
紧盯气象雷达、卫星云图,参考数值预报结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气象台分析研判,这场雨还会持续,并且预计未来24小时累计雨量可能突破150毫米。此时,贡山县还处于较低级别的预警状态,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立即开展了‘1262’递进式服务,连续发布预警,明确12小时强降水落区为贡山县全境,独龙江乡为6小时强降水落区。”怒江州气象台台长李希燕说。
李希燕所说的“1262”机制,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建立的防汛预警叫应联动机制。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大于50毫米降雨落区,并精确到县(区),提前6小时、2小时预报大于50毫米降雨落区,并精确到乡镇(街道);地方防汛部门依据气象部门预报,提前12小时划定重点防范区域,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转移特殊重点人群;提前2小时组织转移受影响区域人员。
预警信息发出后,贡山县防汛指挥部果断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各级政府预置救援力量,关停景区、封闭道路,组织群众转移和巡查防守。独龙江乡立即升级应对措施,组织包乡包村干部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村民,关闭独龙江景区,疏散游客。
得益于提前预警,全州3500多人紧急避险转移,实现人员零伤亡。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气象预警更精准、更及时。李希燕介绍,怒江州近年来持续加密观测站网建设,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也从过去的10多公里提升至1—3公里。“气象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可在几分钟内更新一次,精准定位乡镇级强降水落区,支撑预报员做到递进式预报。”李希燕说。
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独龙江暴雨应对的实践,是气象递进式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和升级的缩影。
“递进式气象服务筑起生命防线,群众的防灾意识也在提升。”李希燕说,现在大家不仅会主动关注气象公众号,还会询问如何接收预警信息。
目前,怒江州气象预警信息可精准送达目标人群。(李茂颖)
【链接】
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气象部门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加强临灾预警“叫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暴雨、台风、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到年均800人以下,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到0.3%。
(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