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刚开头,手机圈就跟开了闸似的,苹果、华为、小米一个个都掏出了压箱底的东西。
先是9月10号苹果秋季发布会,一口气扔出8款产品,其中iPhone17系列直接把大家吐槽好几年的“短板”给补上了。
基础版不仅第一次加上了120Hz高刷屏,存储还从256GB起步,128GB彻底没了踪影,关键是价格没涨。
![]()
本来想觉得苹果可能还会拖一阵,毕竟之前标准版60Hz屏幕用了那么久,但后来发现这次真的下血本了,库克都说是“iPhone历史上的飞跃”,说实话早该这样了,用户等流畅屏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iPhone17的高刷屏还不是普通款,用的是之前Pro机型才有的ProMotion技术,能自动调刷新率,最高120Hz最低1Hz,刷、玩游戏的时候流畅,看文字的时候又能省点电。
芯片也换成了A19,虽说具体参数不用扒太细,但用起来明显比上一代顺,端侧AI功能也更灵了。
苹果这次“加量不加价”,其实也是被市场逼的,之前中国高端市场份额被华为、小米咬走不少,再不补短板,估计更多人要转投安卓阵营了。
![]()
头部厂商集体发力,原来“挤牙膏”真的要再见了
苹果这边刚开完会,小米那边就有动作了,9月25号早上,小米澎湃OS官微直接官宣,晚上7点要发小米17系列,还把原来的“小米16”给改名了,说是要“隔代跨越式升级”。
改名这招挺有意思,就是想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次升级不是小打小闹,是真的不一样了。
新机首发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用的是第三代3nm工艺,主频冲到了4.6GHz,功耗还降了不少,雷军直接喊它“小米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我特意去查了下这芯片的跑分,安兔兔能破200万,玩大型游戏的时候,还能智能分配算力,续航比上一代多撑25%左右。
![]()
而且小米17全系都装了澎湃OS3,新增的“车机互联2.0”特别实用,能跟小米汽车无缝投屏,甚至用手机就能调汽车空调、座椅,这生态联动确实比之前强。
不过最让用户心动的,还是“加量不加价”,起售价跟去年小米16一样,这波性价比拉满了,估计不少学生党和打工族会动心。
华为的动作比前两家还早,9月初余承东就透露,华为MateXTs非凡大师用上了麒麟9020芯片,搭配鸿蒙5.1系统,整机性能提了36%。
麒麟芯片可是隔了四年才重新出现在发布会上,对老花粉来说,这比任何新功能都让人激动。
![]()
这芯片用的是4nm工艺,自研NPU算力超强,5G全频段都支持,多任务处理的时候,就算开十几个APP也不卡。
9月中下旬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还发了不少数智基础设施产品,看样子9到10月要集中放技术红利,准备在下半年好好冲一波。
华为这波操作,不只是硬件突破,更是“软硬芯云协同”的落地。
麒麟芯片跟鸿蒙系统深度适配,多屏协同功能更顺了,手机连平板、电脑、智慧屏的时候,文件拖来拖去特别方便,任务也能接续做,这差异化优势在安卓阵营里很突出。
华为能这么快回血,靠的就是这种自主技术积累,要是一直依赖外部芯片,估计现在还在被动挨打。
![]()
为啥现在都不挤牙膏了?市场和用户都不答应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今年下半年头部厂商都这么拼,之前“挤牙膏”的节奏说停就停了?其实答案很简单,市场和用户都不答应了。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1.4亿台,比去年少了300万台,全球市场也在收缩,增量红利早就没了,现在是存量竞争,不搞真创新,用户根本不买账。
资深观察家梁振鹏说的很对,之前厂商靠用户自然换机就能活,现在不行了,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也提到,现在用户换机周期到3年了,比之前多了一年多。
搞不清之前厂商为啥总喜欢小升级,比如只加个摄像头像素、多撑半小时续航,现在才明白,那时候用户换机快,小升级就够了,现在用户手机能用3年。
![]()
要是没突破性功能,谁愿意花大价钱换?还有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成熟了,之前不是厂商不想创新,是底层技术没跟上。
比如3nm/4nm工艺之前产能不够,芯片性能提不上来还费电,AI算法没轻量化的时候,手机跑不动复杂AI功能。
现在不一样了,半导体工艺产能上来了,端侧AI模型也变轻了,响应速度快了50%,厂商才有底气搞大升级。
现在的创新爆发,不是突然的,是技术积累到临界点的结果。
![]()
现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机销量涨了8%,苹果虽然还占62%,但增速只有3%,华为涨了24%,小米直接涨了55%,冲到了第三。
小米能涨这么快,跟汽车的“光环效应”分不开,有20%的小米汽车用户都买了小米17,这生态联动的威力确实大。
华为则靠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把老用户拉了回来,苹果要是再没大动作,份额估计还得降。
未来手机行业的看点,主要在AI和折叠屏上,现在80%的新机都有生成式AI功能,vivo的AI动态功耗调控、努比亚的AI萌宠语音交互,都是真真切切解决用户痛点的功能,不是花架子。
![]()
折叠屏虽然还是小众,但销量涨得快,苹果也计划2026年入局,到时候成本降下来,价格可能到5000元以内,普及速度会更快。
2025年下半年这波厂商动作,算是给手机行业按下了“重启键”,“挤牙膏”的时代是真的要过去了。
这是好事,能用到更耐用、更好用的手机,对厂商来说,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未来的竞争,比的不只是手机硬件,还有生态和用户体验,谁能抓住AI和折叠屏的机会,谁就能在新周期里站稳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