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闻刷到委内瑞拉,总忍不住唏嘘,这地方明明躺在全球最大的石油宝藏上,前些年还凭着“黑金”富得流油,如今却成了南美最穷的国家之一。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排队买汽油的长龙,手里攥着几十万货币,连杯咖啡都买不起。
曾经清澈的湖泊被石油染成黑色,渔民划着油罐盖做的船讨生活,到底是什么把这个“石油神话”拖进了泥潭?
![]()
从“石油黄金国”到“货币废纸堆”,13年跌穿谷底
要是倒回2008年之前,谁不说委内瑞拉是“老天爷赏饭吃”?
马拉开波湖底下埋着的石油,储量能排进全球前三,那会儿随便一个普通工人,工资换算成欧元都比周边国家高一大截。
街头跑的都是进口车,超市里的货架堆得满满当当,可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过去,这一切全变了样。
最直观的就是钱“不值钱”了,素材里提到一位大姐手里的10万玻利瓦尔,过去能换3000欧元,现在连1欧元都不到,只值0.64欧元。
这不是随口说说的夸张,从2008年到2021年,委内瑞拉搞了三次货币改革,每次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货币贬值的幅度算下来足足有100万亿倍。
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2010年能买一套房子的钱,到2021年可能连一瓶矿泉水都买不起。
货币变成“废纸”,最苦的还是老百姓,长途司机约翰尼的遭遇特别有代表性,以前2欧元能加80升汽油,现在得花40欧元,涨了20倍。
![]()
他没办法,只能提高车票价格,可乘客也没钱,坐车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陷入“涨价-没人坐-更赚不到钱”的死循环。
加油站外永远排着长队,当局规定司机每周只能加满一次油箱,有时候排了大半天队,还未必能加上油。
更让人揪心的是粮食问题,委内瑞拉的土壤其实很肥沃,可过去几十年一门心思靠石油赚钱,根本没重视农业。
现在货币贬值,进口粮食贵得离谱,本土农产品又运不出去,很多乡村道路好几年没人修,坑坑洼洼的,货车根本开不进去。
在仅有百户居民的埃尔维恩托村,货物大多靠马匹运送,一公斤土豆的价格一周能翻4到10倍,老百姓干脆不用货币交易,改成用奶酪、咖啡换东西,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石油没带来幸福,反而成了“噩梦”
说起来讽刺,委内瑞拉的危机,根源恰恰是它最依赖的石油,这片土地下的“黑金”曾经让它富甲一方,可最后也把它拖进了深渊。
![]()
马拉开波湖就是个典型例子,这片湖曾经清澈到可以游泳,湖面上穿梭着数百艘游轮,油井轰鸣不断,是委内瑞拉的“财富象征”。
可现在呢,废弃的油井到处都是,管道生锈漏水,石油泄漏从六七十年前就开始了,政府却一直不管不顾。
如今的湖水被黑色焦油污染,鱼类锐减,藻类在石油和污水里疯长,把整片湖水染成了诡异的绿色。
渔民何塞和儿子的日子,就是这片湖的“缩影”,他们没钱买带发动机的船,只能用两个油罐盖做成船桨,在湖里慢慢划着捕鱼,这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有人说他们的日子像退回了海盗时代,可海盗时代的湖水是蓝色的,现在连水都不敢碰。
水里的鱼在重油里觅食,捕上来的鱼能不能吃都难说,可他们没别的办法,为了活下去,只能硬着头皮干。
![]()
石油带来的麻烦还不止这些,美国实施的石油禁运成了“最后一击”,原本就经营不善的油井纷纷关闭,政府没了石油收入,连基本的公共服务都维持不了。
马拉开波湖旁边的污水处理厂没钱运营,污水直接排进湖里,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废弃的油井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没人知道这些生锈的设备会不会有危险,也没人管,政府自顾不暇,根本没精力处理这些“小事”。
更严重的是,石油行业的崩溃让大量人失业,企业接连倒闭,城市表面看起来平静,地下全是贫困的窟窿。
失业的足球教练约翰,现在靠照顾邻居的孩子糊口,因为缺水,他把没用的水管剪下来做成球门配件,每天要往返2公里外的供水点接水。
供水车还经常不准时,要是想让车准时上门,每天得花2欧元,一个月就是60欧元,可当地人的月工资最高也不过5欧元,根本承担不起。
![]()
危机里的“光”:有人在拼命守护希望
尽管日子难成这样,委内瑞拉人没放弃,总有一些人在黑暗里点亮“微光”,努力让日子往前走。
纳尔逊・休士修士就是其中一个,他本来十几岁时想当传教士,后来因为一段感情放弃了,直到感情结束,才重新拾起初心。
现在他每天都在路上,带着面粉、意大利面、小扁豆,穿越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边境的群山,给食物短缺的村庄送物资。
他去的赛马多依村,刚遭遇过洪水,43个家庭的香蕉种植园被淹了,村里1500多个居民大多是原住民,过去因为土地问题经常遭到迫害,70年前还鲜少与外界往来。
纳尔逊和他的团队每次去,都要走50公里的路,先开车穿过水区,再用骡子驮着物资翻山,全程要9个小时,遇到高温天气,气温能升到35度,走几步就浑身是汗。
到了村里,他们不仅分发食物,还要检查孩子们的身体,重点关注营养不良的问题。
![]()
纳尔逊知道,孩子从出生到五岁是成长关键期,要是这时候缺营养,会影响一辈子的发育。
除了送物资,他还帮村民修路,村里没有通往城市的道路,农产品运不出去,永远只能靠接济,只有修好了路,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还有埃尔维恩托村的杂货店主邱桥,也是个“平凡英雄”,他家里囤积了700公斤奶酪,要是不及时卖掉就会变质,于是他开着车去140公里外的梅里达市。
这段路不好走,60多公里紧挨着峡谷,路况复杂又颠簸,冬天水位上涨时,急流能把车子冲走,没人敢独自上路。
路上还出了意外,他的车因为颠簸发出异响,到了梅里达市后,修理费要17欧元,加上汽油成本,卖奶酪赚的钱几乎刚够填窟窿。
可邱桥没抱怨,很快调整了心态,他说在委内瑞拉,乐观是生存的基本法则。
最后他还是把所有奶酪都卖完了,赚到的钱刚好够养活三个女儿,还帮村里的人换了不少物资。
失业教练约翰也没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现在虽然没法当教练,却一直在教邻居家的孩子踢足球,用水管做的球门给孩子们上课。
![]()
他告诉孩子们,理想的生活就是靠做自己热爱的事赚钱,哪怕现在日子苦,只要不放弃,总有机会重返绿茵场。
委内瑞拉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资源依赖”的陷阱,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种资源上,一旦资源价格下跌或者遭遇外部制裁,整个国家就会摇摇欲坠。
从富甲一方到贫困潦倒,他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很多国家几十年的路,代价却是数百万百姓的苦难。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到希望,纳尔逊修士翻山越岭送物资,邱桥冒着危险去卖奶酪,约翰在困境里教孩子踢球,这些普通人的坚持,比任何数据都更有力量。
就像有人说的,再难的日子,只要心存希望,努力付出,就不愁没有未来。
委内瑞拉的未来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但只要还有人在拼命守护希望,就总有变好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