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从北、东、西三面地毯式搜索,向赣南、闽西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进攻,由于敌强我弱,很快苏区的县城、乡镇一级组织被瓦解,人员转入地下斗争。
![]()
此时,留守苏区中央分局书记项英,中央办事处主任陈毅率领的红军武装部队,也陆续被敌人分割包围,并以堡垒模式推进,项英和陈毅等高层指挥人员,被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敌人压缩在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县交界处,不足百平方公里狭小的“三角地区”仁凤山一带,虽然开始部队有几千人,但面对数十倍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眼看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不得不提出分散突围,保存力量。
![]()
项英陈毅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放射形状的9路,分别指向闽赣、东江、闽西、赣南、湘南等地突围。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敌人太强大,突围的9路都遭受重挫,除少数几个人率余部冲出去外,大部都被打散,多名高层领导人牺牲。特别是最后一路项英和陈毅率领的突围队伍,在强渡梅河村时队伍被打散,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牺牲。
![]()
仁凤山区的中央办事处旧址
项英和陈毅眼看突围失败,只好撤回退入山中,此时的仁凤山中,倾盆的大雨已经下了几天几夜了,山路在雨后变得泥泞不堪,一不小心,便会滑下山崖。特别是陈毅大腿此前受伤很重,伤口还没愈合,可部队要转移,他不能拖累大家,勉强拄着拐棍走在最前面。因为路太滑,他不断摔跤,大腿疼得受不了,最后只能手脚并用,在地上爬一段再站起来走一会儿,如此反复。
![]()
仁凤山区的红军中央办事处旧址
通过前一轮失败的突围,为了不被敌人赶上,他们只得在大山深处转圈子,身边所剩的部队只有一百多人,四周的枪声越来越响,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近,所有人心里都很忐忑,这样一二天下来,还是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有些人便撑不住,干脆借掉队逃跑了。此时,项英和陈毅心里清楚,此地路不熟,总找不到冲出包围圈的突破口,麻烦肯定很大。
![]()
山重水覆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他们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山路上迎面走来一个蓬头垢面,踉踉跄跄的乞丐,他手拿一个钢盔,面黄肌瘦,全身穿得破烂不堪,项英和陈毅并没有将他当作回事,兵荒马乱之际,乞丐到处流浪,随处可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正擦身而过的时候,没想到那乞丐一见到陈毅,竟然一把抓住了陈毅的手臂,一边号啕大哭,一边喊道:“首长啊,首长啊,我终于找到你了!”
![]()
项英陈毅突围塑像
陈毅定睛一看,这哪是什么乞丐,原来正是自己在赣粤边组织红军的时候,曾在他手下当区过委书记的曾纪财,后来被调回地方,不幸被诬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了职务后给部队抬担架,中央红军转移时,他跟部队失散,他听说有一支留守红军在仁凤山打游击,他就一路要饭找了过来。
![]()
没有想到正碰上寻路的项英和陈毅,曾纪财这个本地人立即告诉两位首长,自己曾经在这大山之中收过山货,对走出仁风山区的路非常熟悉,面对曾纪才的到来,两位首长很感动,一听他熟悉这条路,更是大喜过望,于是,接下来安排好队伍的人员分散行动,为避免目标过于集中,化整为零,大家走出包围圈之后在所有人脱掉军装,自行化妆突围,然后在赣粤边的油山地区会合。
![]()
曾纪财对该地理环境颇为熟悉,在他的带领下,项英、陈毅昼伏夜行,每晚走20多里,一连走了4个夜晚,三人顺利绕过了敌人把守较严的道路关卡,终于用一己之力将他们从敌人的重重包围圈中带了出去。
![]()
第二天,赣南山区乍暖还寒。濛濛细雨中的桃江,曲曲弯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飘向远方。桃江北岸,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一个商人和一个医生缓缓走来。那商人头戴灰礼帽,身着灰长衫,个子略高,方脸盘,双目炯炯有神。那医生中等身材,面容憔悴,不时朝江边张望。走在他们前面的是青年农民,挎着竹筐。这一行数人夹在赶圩的人流里,匆匆容容地向江边的王母渡口走去。他们是谁呢?那商人模样的,便是苏区中央分局书记项英,那医生则是中央办事处主任陈毅,前面行走的正是曾纪财。
![]()
就在他们刚刚跳出包围圈,离开仁凤山区的时候,敌人的通报称项英、陈毅还在这里,蒋介石得知此情报后,立即调集来4万之众的部队,其中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粤军第一军等。敌人对该地包围后,进行三层封锁,实施“清剿”政策,将山中百姓全部驱离,带走所有能带走的吃喝之物,意图“坚壁清野”,让山中红军要么被困死、要么被饿死,并且发出了悬赏令,声称连蚊子也飞不出去。
![]()
王母渡
敌人加大对仁凤山区“清剿”力度,还一度吹嘘项、陈两首长已经“消失”的时候,项英、陈毅在人熟地熟的曾纪财带领下,终于绕道王母渡,顺利越过敌军把守严密的桃江。突围之后,他们在曾纪才的帮助下,又与信丰牛颈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乡亲们送来一些鸡蛋、炒米和水,他们终于可以饱饱地吨上一顿饭,美美地睡上一晚觉了,还把两位首长顺利地送到了油出根据地,且与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取得了联系。
![]()
油山是赣粤交界处的一座山,属五岭山脉的梅岭。项英和陈毅到了油山以后,随后,一些突围出来的红军部队也陆续到了这里,加上地方上的革命武装,有了两三千人。从此以后,游击战的火焰在油山地区到处升起,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这支队伍下山组建新四军。
![]()
曾纪财完成这次任务之后,项英、陈毅随后派他担任大龙中心区委书记,此地处信丰、南康、赣县三县接壤处,包括信丰的牛颈、星村,南康的龙回、三益和赣县的大龙、王富等地。这一带与中央苏区仅隔一条桃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
曾纪财遗像
曾纪财到职后,恢复和健全大龙中心区各级组织,然后建立一套新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全体同志换成百姓装束,以利保存自己,取消党、团支部会议,采取砍柴、割草时个别联系的方式,传达上级的指示。游击队的筹款,由定时定点交款改为不定时上门索取的方法,以防中敌圈套,他指挥红军游击队英勇战斗,打了许多胜仗,很快就开创了大龙地区工作的新局面。粉碎敌人的移民并村,为巩固赣粤边革命根据地立了新功,受到项英、陈毅的赞扬。
![]()
不幸的是,1936年2月,曾纪财在信丰牛颈杨灵坑召开会议时,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各种诱骗和肉刑逼供面前,他大义凛然,不露半点口实。敌人先是通过他的亲友来做工作,提出条件说,今后不再当红军游击队,就可以保出去,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对他施行惨无人道的刑罚。曾纪财虽受尽种种酷刑,在牛颈惨遭杀害,年仅28岁。
![]()
当地人祭奠曾纪财纪念碑
曾纪财,江西信丰西牛镇牛颈村人,他生性勤奋好学,9岁读完了私塾,17岁在赣州完成高中学业。毕业后回到家乡牛颈,与父亲曾传让一起,组织了农民协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入党,并担任文书。先后任信丰县委书记、代英县委书记、于都南部区委书记、大陇区委书记等职。 他被错误路线撤销一切职务,送往劳动改造,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他从不抱怨,默默承受着委屈,咬紧牙关,继续革命,从不灰心。
![]()
曾纪财牺牲后,项英在1937年12月7日向中央的报告中称赞:“大龙书记曾纪财较有办法,他能力强,而且艰苦工作。”他的牺牲,“对于我们是最大的损失,使该区工作从此失掉领导中心。”
![]()
建国后,授予开国元帅的陈毅,多次讲述曾纪财的英雄事迹,赞扬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这个人的特点是不抱怨。苏区肃反搞得很‘左’,把他打错了,送去劳动改造,他没说什么。……这个同志是不错的,牺牲得很英勇!”“他是工人阶级的好子弟,是党的好榜样”。
![]()
人们曾纪财碑前纪念他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曾纪财的英雄事迹,他的老家信丰西牛镇牛颈村建立了曾纪财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该墓用青砖和红麻大理石砌成,通长5米,宽34.6米,总占地面积23平方米。墓面仿牌楼结构,高1.8米,为三拱红麻大理石墓面。他的老家还建立有纪财广场,每一年的重要节日,许许多多的群众都自发来到这里,深切缅怀这位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