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
![]()
用石碑搭建的小桥
在野外发现“重修火龙寺”碑,第一次知道寺名。查阅地方志书后方知,火龙寺为本县境内载入清代县志的唯一一座火龙寺。
清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年)《宁阳县志》记载了本县内寺观33座,其中“火龙寺,在故城社”,这是关于火龙寺最早、也是唯一的一条仅有7个字的文字记录。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收录县内寺观17座,比清康熙壬子《宁阳县志》少了16座。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收录县内寺观18座,在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基础上多一座三官庙。这两部县志中都有寺观名、方位地址,除了个别没有始建时间外,其余都有始建时间,或多或少都有点相关信息说明,但都没有“火龙寺”的记录。两部县志加按语说:“邑中寺观颇多,旧志登载数十,错出不伦 (不同类),本嫌挂漏,且不著其建设何处,亦复无从稽考。今但录古寺名刹,余悉不载。”意思是本县内寺观很多,旧志(康熙壬子县志)登载几十座,参差不同类,本来就怕记载的寺观有出入,而且有的不写明建设在哪里,也无法考证。今只记录古寺名刹,其余都不登载。基于此,这两部县志中删除了康熙壬子县志中的16座寺观名,其中就包括“火龙寺”,仅有的7个字的信息也没了。
清代全县区划共分“三乡”(西乡、东乡、北乡),辖28社1屯21集。故城社属北乡10社之一。火龙寺位置在今磁窑镇西磁窑(属故城社)村南。
![]()
![]()
重修火龙寺碑
据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火龙寺碑记”载,“西瓷窑(因位于宋元时期古瓷窑址西而得名,后演为西磁窑)村南头有火龙寺一座,创自前明,佛殿前并建韦陀、天王二殿……今年春二月八日忽然大風将其(摧毁)……首事者急集村人即日兴工,重修殿宇,再整神象、山门、钟楼、垣墉……”
这篇“重修火龙寺碑记”是宁阳县磁窑镇西磁窑村火龙寺最详尽的文字记录,它的发现,弥补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宁阳县志》、咸丰元年(1851年)《宁阳县志》、光绪十三年(1887年)《宁阳续志》火龙寺史料之欠缺,对研究县内寺观文化、古碑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现如今,西磁窑村已整体搬迁,原址也已成为平地,村庄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村名渐渐淡出世人的记忆。倘若没有火龙寺重修碑,没有“重修火龙寺碑记”,若干年后,或许世人再也无从知道火龙寺创建年代和地理方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山东宁阳西磁窑村火龙寺:一座隐入历史尘烟的明代古寺
(说明:图文选自作者公众号“乡土大汶河”,为作者原创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