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阿里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宣布,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前两天,黄仁勋与奥特曼联手投下千亿美元炸弹,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约7100亿元),共建算力规模堪比纽约市峰值用电需求的AI数据中心。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资本竞赛,将AI推向了泡沫巅峰与革命前夜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质疑:英伟达与OpenA、谷歌之间的“循环融资”模式,以及全球3万亿美元AI投资可能催生泡沫的警告;
另一边是笃定:AI的到来在人类历史上,等同于火、电的发明,而接下来的10年,将决定未来100年的格局。
泡沫之巅,还是变革前夜?拭目以待!
![]()
3800亿元,阿里梭哈AI
2025云栖大会9月24日在杭州举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智能体)和机器人,和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吴泳铭表示,实现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仅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以解决气候、能源、星际旅行等重大科学难题。通往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分为三个阶段:
1、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2、“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3、“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习,最终能够“超越人”。
吴泳铭认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也许未来全世界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
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意味着阿里云算力投入将指数级提升。
只有“饱和式”投入,才能挤进终极牌桌!
3800亿背后,是阿里对增长范式的重新定义:
收入结构:2026财年Q1,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拉动阿里云增速重回26%,创三年新高;
成本结构:AI算力成本三年下降80%,让1元Token调用成本从2022年的0.1分降至0.002分,推动AI应用爆发;
资本结构:为筹措“弹药”,阿里年内已发行32亿美元零息票据,80%用于云基础设施;港股年内最大规模再融资亦在路上。
正如蔡崇信所言:“阿里既是AI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又是大模型开发者,这种组合让我们比纯云厂商更懂模型,比纯模型公司更懂算力。”
更重要的是,阿里将撬动产业链,3800亿像一块巨型磁铁,重塑国产算力产业链。
![]()
北美砸钱,更是火热!
就在前两天,英伟达和OpenAI的千亿美金合作也被强烈关注。
9月22日英伟达宣布与OpenAI正式签订合作意向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为OpenAI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支持以帮助OpenAI完成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为了支持整个合作的稳定推进,英伟达将累计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00亿元),这个数字将直接刷新人工智能赛道史上的最高投资纪录,也足以见证英伟达的决心。
根据双方发布的信息,OpenAI之所以寻求与英伟达合作,是因为目前的底层算力架构(也就是所谓的“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OpenAI开发新一代大模型的需求,因此需要与英伟达进行更全方位地帮助。作为回应,英伟达将协助OpenAI打造一个涵盖数百万台GPU、整体功率达到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
这个工程庞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2024年12月,Meta宣布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里奇兰县建立(当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用来支持开源大型语言模型的进一步开发。具体数据方面,Meta的这座数据中心占地400万平方英尺(约37.16万平方米)、需要超过5000名工人参与建设,整体投资为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0亿元),建成之后将为Meta提供超过2千兆瓦的算力。
也就是说,OpenAI与英伟达的目标是将Meta那座巨型工厂放大至少5倍。在这个前提下,硬件投资、软件投资、人力成本都将几何倍增加。有分析师计算,想要实现10千兆瓦的算力,至少需要堆砌400万甚至500万台GPU。
英伟达在合作协议里承诺投资的1000亿美元,就主要投入到这个项目的算力堆砌以及电力扩容上,黄仁勋也因此将这笔投资定义为“人工智能史上最大的基建项目”。
更重要的是,这个“史上最大的基建项目”并不是一个远期规划。根据协议,这个重金打造的AI数据中心的一期工程将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由英伟达的Vera Rubin平台支持。
Vera Rubin平台是英伟达开发的“超级算力平台”,其中Vera是新一代的CPU,集成了88个定制Arm核心,支持176线程,提供1.8TB/秒的NVLink-C2C互连带宽;Rubin是新一代的GPU,专为处理高性能的AI任务而设计,FP4运算速度高达每秒50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
同时,Vera Rubin平台想办法让两款产品在同一个集成系统里实现协作,指数级放大算力。
以目前已有NVIDIA Vera Rubin NVL144 CPX为例,这个版本Vera Rubin平台就已经能提供8 exaflops的AI算力,单机柜性能上比英伟达的上一代产品NVIDIA GB300 NVL72系统高出7.5倍的AI性能,同时具备100TB高速内存与1.7PB/秒的内存带宽。
在9月初的新产品发布上,黄仁勋给予了这个平台非常高度的评价,说:“Vera Rubin平台标志着人工智能计算领域将迎来又一次飞跃……
![]()
泡沫之巅,还是变革前夜?
全球科技巨头疯狂砸钱投向AI,引发了关于其是泡沫之巅,还是变革前夜的广泛讨论。
包括经济学家、科技巨头CEO和知名投资者在内的多位权威人士,都对此发表了最新评论。
下面的表格整理了相关人士的核心观点及逻辑:
![]()
这些观点看似对立,实则揭示了AI发展现状的两个侧面:
革命性的一面:权威人士普遍认同AI技术本身具有颠覆性的潜力,将深刻改变社会和经济形态。当前的巨额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在建设类似于“电网”的基础设施,这是技术普及的必要前提。
泡沫风险的一面:担忧主要集中于投资的商业可持续性。一些分析师质疑,巨头之间的大额投资(如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可能存在“循环交易”的嫌疑,即资金在生态内循环以维持繁荣表象。同时,许多AI初创公司营收能力尚未得到验证,但估值已极高,存在过度投机迹象。
综合来看,当前的AI热潮更可能是一次 “建立在革命性技术基础上的周期性泡沫” 。这意味着:
长期是“革命”:AI技术本身的方向是明确的,有望带来长期的生产力变革。
短期或有“泡沫”:在资本狂热下,部分投资和估值已脱离现实,市场很可能将经历一轮洗牌和淘汰。
正如萨姆·奥特曼所指出的,这种“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周期是技术革命的常态。
最终,能够在具体场景中创造实际价值、并拥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将会留下来,成为真正的赢家。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公众号:金百临财富通↓↓↓
追热点,真的让你赚到钱了吗?市场吵得再热闹,财富还是不涨?财经,看似喧繁复杂,其实可以清晰高效;财富,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可以枝繁叶茂。
“离火时代”已经到来。她,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拥有20多年金融一线经验,抛开盲目的热点博弈,拆解最底层的财富逻辑;解读宏观政策背后的大趋势,提炼股市、楼市和科技财富的关键机会!
关注她,用科学策略为你扫除焦虑与盲点,让财富自然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