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630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最近,一场围绕社会投资的丑闻在澳大利亚曝光,这一投资陷阱以改善残障人士生活为名,在澳洲政府牵头后,被大量黑心商家层层做扣,导致多达上千套特殊住房空置或烂尾,涉及金额近10亿澳元。而许多参加投资的澳洲百姓则面临血本无归,或负债累累的下场。
这场丑闻的核心,就是澳大利亚国家残障保险计划(NDIS)的特殊残障住房(SDA)。
![]()
时间回到2013年,澳洲国家残障保险计划横空出世,这一部门(NDIA)的核心要务就是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参与度,而作为保证残障人士生活起居的刚需——批量打造特殊住房,自然成为了澳洲政府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特殊住房(SDA,Special Disability Accommodation)?
说白了,就是根据残障人士的生活需求而专门打造的住房,比如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可通过坡道进出前后院、宽阔的走廊和房间,以及带有扶手的特殊浴室等设施。
![]()
这些外观看似普通的住房,却造价不菲。而且此类住房还存在一个系统性问题——非残障人士并不会选择购买或入住,所以这种高成本、低收益(市场需求非常有限)的投资,谁会去掏钱呢?
当然了,这种一目了然的问题,澳洲政府自然不会想不到。
所以,澳洲政府通过长期向投资方(投资打造这些特殊住房的投资人)支付租金补贴,并以此作为卖点(长期稳定回报),再借助市场力量进行推广实现招商引资。
至此,这个看似利好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三方共赢的项目,已经蓄势待发。
![]()
那么,现实是否真的和幻想一样丰满呢?
我们继续看。
接下来,就是特殊住房的招商引资环节了——在市场推广环节里,这些特殊住房的投资被各路地产开发商标榜成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结合澳洲“只涨不跌”的地产神话叙事,以及NDIS对特殊住房的“背书”,一场神话级别的投资竞赛就此展开。
许多号称“年回报率8~12%”的投资大会起此彼伏,而许多中产家庭也坚信这是一种既能积累财富,又能帮助弱势群体的慈善投资。
![]()
于是,大量的各路资金蜂拥而至,甚至把某些地区的特殊住房价格推升至当地平均房价之上——毕竟不是所有房子都能创造8~12%的回报率,这种跑赢澳洲房市的资产,即便在二级市场(未来的二手房买卖)中,也必须是一房难求的。
……对吧?
但是,资本的涌入、土地、建造和管理的迅速商品化,却带来了令人惊讶的结果。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调查显示,截止2025年8月,全澳范围内共有近千套特殊住房空置,而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违背市场规律的奇观——
街道一头是已经建成的空置SDA住房,另一头则是其他建筑公司正在加班加点打造下一批。
![]()
那么问题来了:上千套特殊住房都在空置,那么投资者的本金、收益,特别是澳洲政府承诺的租金补贴,怎么办呢?
对此,我们可以从ABC采访的一对Wilson夫妻身上找到答案——这对年过六旬的中产夫妻,在SDA住房项目问世早期果断上车,用自住房抵押贷款并另外投入共计200万澳元(折合950万元人民币),分别在墨尔本远郊和西澳首府佩斯购置了两套SDA。
按照预期,两套住房的租金年收益将达到15万澳元。
但实际收益?是0澳元。
如果加上抵押贷款等种种成本来看的话,那么收益其实是巨大的负数。
![]()
和Wilson夫妇面临同样遭遇的显然不是少数,因为那上千套空置的特殊住房背后,是无数希望落空的投资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个明显利好三方的共赢项目,为什么会烂尾呢?
其实这些出现问题的特殊住房,并没有利好三方,而是只利好了两方——选址偏僻、远离生活配套设施,带来了低廉的土地开发价格,利好了开发商和投资者;而大举招商引资带动的地产行业活动和随之而来的财政收入,显然利好澳洲政府。
唯独没有享受到福利的,是原本应该入住这些特殊住房的残障人士。
换句话说,这些残障人士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有被放进等式中,而是被归类于能够带来收益的商品。
毕竟如果没有人住,这些房子就没有价值。
那么烂尾,其实就是情理之中的结果了。
![]()
再换个角度看,这场疯狂投资博弈的问题同样明显——年回报率高达“8~12%”的低风险投资机会,并且面向广大投资者(无门槛和门路限制),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相比之下,澳洲蓝筹股(四大银行、矿业等巨头)的平均市盈率(PE Ratio)为21.35,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经济环境不变,那么在今天投资澳洲蓝筹股,也需要等待21.35年才能回本。
而以Wilson夫妇投资SDA的例子(投入200万,年租金回报15万),只需要13年就能回本,这其中还没有计入地产增值的潜在收益。如果加上,那么大概只需10年即可回本。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能够把自住房抵押去借贷,然后投资一个既没有门槛,又能够轻松跑赢澳洲蓝筹股和整体地产行业的项目的人,非傻即贪。
但是如果我们往回梳理,就会发现这种绝世良机并非凭空出现,这共赢三方中最大的赢家——澳洲政府,才是启动这个计划的始作俑者。
在接受ABC采访时,地产投资专家Goro Gupta一语道破了问题根源——“澳大利亚国家残障保险局(NDIA)作为政策制定机构,一直没有公布关于(开发特殊住房)选址要求的明细……导致开发商选择土地价格低廉的区域,这些区域没有人愿意住。”
![]()
另外,残障住房顾问Brent Woolgar也表示,目前投资者面临的窘境是由澳洲政府的政策和规则缺失导致的。他指出,NDIA本身就是一个政府福利部门,但却被赋予了做市商(market maker)的权力和任务,导致了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
这些解释听起来合理,但却经不起推敲——无论负责做市是否属于NDIA的职责范围,清晰公布一份“选址要求清单”并不复杂。如果实在超出NDIA的能力范围,澳洲政府也可以指定相关机构进行配合,或者一次性将这一项目的咨询外包给专业顾问团队。
不仅如此,SDA特殊住房的建造并非立竿见影,也并非集体同时爆发,在漫长的工期里,澳洲政府是否又尽到了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责呢?
此时此刻,还有更多的SDA特殊住房在封顶,并大概率将加入这一烂尾项目……最终数字具体会达到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这个看似“三方共赢”的项目里,只有一个赢家。
澳洲财经见闻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30
09-2025
29
09-2025
28
09-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