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六朝至明代的文化记忆,历经数月筹备的 “栖霞工坊” 于近日正式落子栖霞古镇核心区域,以 “千年文脉 + 现代文创” 的升级形态亮相。
作为根植栖霞山历史的特色文创空间,该工坊既延续了明洪武年间官方工坊的匠心基因,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在地化设计,为古镇文旅业态注入新活力,成为游客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新地标。
![]()
栖霞工坊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南齐永明二年(484 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始建 “栖霞精舍”,为这片土地埋下文化根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元璋敕书 “栖霞寺” 并下令修缮,同步命栖霞寺设立 “栖霞工坊”,专为王室贵族打造宗教手工工艺品,金工、瓷艺、木作等技艺在此汇聚,成为当时官营手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此次落子古镇的 “栖霞工坊”,并非简单复刻,而是对这一历史 IP 的活化升级 —— 既保留 “匠心传文” 的内核,又贴合当代游客对文化体验与文创消费的需求。
![]()
记者在现场看到,升级亮相的栖霞工坊约 600 平方米空间内,形成 “ 体验互动 + 文创销售” 两大功能区,处处可见对千年文脉的呼应与创新。非遗体验区每日开设草木染、古法造纸、竹编等课程,所用原料多取自栖霞本土,延续了古代工坊 “就地取材” 的传统,游客可亲手制作带有栖霞元素的手作,体验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过程。
文创销售区则聚焦 “在地化 + 实用性”,避免通用化设计:既有以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岩造像为原型的金属书签,也有印着明僧绍舍宅建寺典故的帆布包,更有独家开发的 “栖霞四季” 系列文创 —— 春季的樱花纹香囊、秋季的红枫标本相框、冬季的银杏叶剪纸,每一款产品背后都关联着栖霞的历史或自然景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香灰琉璃” 系列手串,采用金陵古法技艺,烧制时加入栖霞寺香灰,成品晶莹剔透,既保留了古代宗教工艺品的祈福属性,又成为年轻游客喜爱的配饰。
![]()
“我们希望升级后的栖霞工坊,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工坊主理人张晓表示,古代栖霞工坊服务于王室,如今则面向大众,让普通人也能触摸千年工艺的温度。为助力游客深度感受文脉,工坊还推出 “文脉打卡” 活动:游客领取打卡手册后,可在工坊内的三个打卡点收集印章。
据了解,栖霞工坊近期还将推出系列文化活动:每周六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 “古法技艺公开课”;11 月红枫节期间,将推出 “枫下抄经” 体验,搭配复刻的明代经卷样式,让游客在红枫映衬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静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