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博文:剪辑是一场关于人生的“二次创作”

0
分享至


在平潭IM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导师公开课上,资深电影剪辑师陈博文从五十年剪辑经验出发,分享了如何通过剪辑架构叙事、把控情绪,甚至在有限素材中挖掘出导演未曾设想的情感层次与意义空间。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推手,陈博文1974年毕业于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广电科,历经场记、副导等职。1979年转入剪辑,1986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入行至今剪辑作品超过200部。代表作有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黑暗之光》《一年之初》《念念》《暗恋桃花源》等,纪录片《红叶传奇》《银簪子》《春天许金玉的故事》《山有多高》《跳舞时代》等,其剪辑作品横跨数十年华语电影发展史。


陈博文强调,剪辑的本质是“再创作”,而非简单拼接。剪辑师需具备敏锐的鉴赏力与审美判断,能够从看似普通的镜头中发现潜在的表达可能,为影片注入新的生命维度。他还特别提到,剪辑师应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沟通能力,才能与导演、录音师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对电影最终形态的塑造。

剪辑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陈博文鼓励青年创作者不断在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用剪辑的力量赋予电影更多的可能性与人性温度,在银幕上创造出另一种可能的人生,以下为公开课现场节选。


01

剪辑的本质:再创性创作

今天真的很高兴能跟这么多喜欢电影的朋友一起交流。我从事剪辑工作快五十年了,到现在还在做,因为我真的太喜欢这个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走完就没了。但对剪辑师来说,我们有“无数个人生”。

为什么?因为每次剪片,我都会把感情、情绪融入剧中每一个角色。电影走完一遍,我就仿佛也走过了那个人的人生。每个人只有一辈子,但我剪过超过两百部电影,我就经历了两百多个人生——这就是我如此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你看,一般人一生所做的事,做过了就没办法重来。但剪辑不一样,剪完如果我不满意,可以一遍一遍修改,直到最圆满、最完美。这就是剪辑最吸引我的地方:它允许你不断重塑,直至极致。

其次,现在讲到剪辑跟创作的关系,很多人会问:导演、编剧、摄影,做的都是原创性创作,而剪辑是拿别人创作的东西再处理,这也能算创作吗?其实,创作分两种:一种叫“原创”,一种叫“再创”。导演、摄影属于前者,而剪辑,是“再创作”。我们拿到原始素材,通过剪辑重新编排,甚至超越导演最初的想象——这就是剪辑的创造性。


我举个实际的例子。像有些镜头,原本只是试拍,导演并没打算正式用。但剪辑师可以从这些所谓“NG镜头”里重新思考,甚至赋予它新的语境和情绪。

我曾经剪辑过一个片段,原本这场戏并没有回忆的进展,我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刚好我看到了一个试拍镜头,就把它挑出来,重新组接,结果影片顿时增色不少。那完全是一个试拍镜头。导演当时不在,是副导演让演员走位试一下,但后来我剪这场戏时,把它用进去了。导演看完还问,我有拍这个镜头吗?你怎么会用这个?

所以我说,对剪辑师来说,没有所谓的试拍镜头、NG镜头。每一个素材都必须认真看,不能忽略。我不会有助理帮我剪辑,就是因为我要亲自看过每一个镜头——很多细节,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那多可惜。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同样的素材,交给不同的剪辑师,绝对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故事出来。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段80分钟、没有声音的素材,是一个露天电影院的形象广告。我让他们自己加对白、字卡、音效,剪成一个一分钟的故事。结果每个人剪出来的东西完全不同,都极具创意。

电影就是视觉和声音共同组成的艺术,它们合在一起,才能震撼观众。用的全是同一批素材,但每个剪辑师会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编织出他心中的叙事。这就是剪辑的力量:它能让同样的素材,说出完全不同的语言。

02

剪辑师的修养:欣赏之后的鉴赏

讲到 “欣赏”和“鉴赏”,其实不太一样。欣赏,是我们面对美好事物——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感受到那种美,心里很舒服。欣赏是每一个人几乎都可以具有的能力,但“鉴赏”不一样,这个“鉴”字,本身就带有判断、鉴别的意思。

比如说我们欣赏一幅画,觉得它很美。但你能不能看出它哪里还有瑕疵?如果你要做剪辑,这一点就特别重要。导演拍出来的影像,交到你手上,你能不能看出问题在哪?如果连问题都发现不了,就更谈不上怎么去修正。所以鉴赏力,是一个剪辑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你要看得出来:是故事推进不好?构图有问题?表演不到位?不管哪方面,剪辑师就是要负责修饰、优化。我常跟学生说:“剪辑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因为你没想到,就真的做不到;但只要你意识到了,就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解决。


有一场戏是双人舞蹈室练舞的片段,很短,只有一分钟。我先前让助理试着剪,剪完我来修改。当时拍摄时,导演几乎每个镜头都从头拍到尾。因为是电影,所以镜头角度和时长都给得比较足。

最后问题出在哪?就像我刚说的“鉴赏”。作为一个剪辑师,你能不能判断出这段影片的问题?这个片段里,一方面是镜头的运用和视觉处理,另一方面,是怎么通过剪辑呈现舞者的美感——这些他没有做到。

虽然现在没配乐,但舞者跳的是有节拍的,“12345678”这样。你们注意看他的节拍,虽然动作接得很顺,但节拍其实不对。将来一旦配上音乐,问题就出来了,必须重剪。而且,一直用半身镜头,视觉会很疲劳。

拍是这样拍,但剪辑师不能只会说:你就这样拍,那我怎么办?。剪辑师的基本修养,正是要把没那么理想的素材,尽最大可能剪好。你要是不具备这种能力,就很容易被取代。如果导演怎么拍,你就怎么剪,那谁不会剪?你要靠什么去跟别人竞争?所以美感能力、听觉品味,都非常重要。


剪辑师得靠你的美感和节奏感,去帮助导演弥补不足。后来我重新修了一遍。我让他看起来像是转了圈,舞蹈顿时好看很多。他们这个舞最精彩的就是跳起来空中停留的瞬间,所以我做了慢动作。可能有人会问:正常节拍都抓不准,还做慢动作?原来只有五个镜头,我扩展成十个,空中变成慢动作之后,节拍反而对了。

这就是剪辑师该有的能力——你不能说“导演你就拍这样,那我也没办法”。最后的责任,往往是在剪辑这里。

03

看不见的剪辑艺术:结构与情绪

我常跟学生说,别太计较剪辑能不能得奖,因为没人知道那是你的功劳还是导演的。大家总会觉得,“本来拍得就好”“剧本就写得好”,剪辑只是顺了一遍。所以后来我对奖项看得很淡,我更享受剪辑本身带来的快乐。真正懂你能力的,只有导演。

其实我年轻时也很在意名利。早期我剪的都是商业片,后来开始与新锐导演合作,杨德昌也来找我。我当然很开心,尽力剪到自己最满意。我觉得尤其在情绪把控上,我帮了杨德昌很多忙,他自己也认可,所以后来他的片子基本都交给我剪。

但那一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入围金马奖12项,几乎什么都进了——就只有剪辑没进。那时对我打击很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杨导后来安慰我:“不要在意,你已经是最好的了。”从那以后,我真的不那么在意奖项了。评审怎么知道剪辑师贡献了多少?他们只看成片顺不顺、好不好看。但如果你做剪辑,就别太指望别人理解——你得自己清楚自己的价值。


杨德昌的电影结构非常严谨,剧本几乎无懈可击。剪辑之所以花时间,常常是因为结构——如果结构不稳、故事没讲好,剪辑阶段就等于要重新建构叙事。

写一个剧本可能要花一两年,你可以天马行空,随时修改。但剪辑不一样,你拿到的是固定素材,必须在这个范围内重新把故事讲好,还讲得动人。你没办法随意添加,只能靠既有镜头去重构——不能动不动就叫导演补拍。这才是最考验人的地方。如果整部片的结构出了问题,剪辑阶段也没办法花一两年去重构,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重新梳理出一个流畅而有感染力的版本。

很多人来问我《一一》里面车站这一段,这场戏是讲主角在日本与初恋阿瑞约会,而同一时间,在台湾,他的女儿也和男朋友在台北约会。导演杨德昌当时是分开拍成两场戏,剧本也是两场。但到我手上剪辑的时候,我先按两场剪,可怎么看都觉得不够好。但我总感觉两段之间缺了点什么。


后来我跟杨导说,让那个顾虑的感觉、那种情况、那种景象、那种意境会有一种联结,我觉得这个还蛮重要。他让我试试看。我就把两场戏交叉剪辑在一起,变成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杨导看了也觉得很好,就同意了。

这样父女之间的情感就呼应上了,整体更有味道。这就是剪辑该做的工作。跟杨德昌合作,我经常帮他把握情绪点。他习惯长镜头,可是到底要在哪里剪、哪里的点剪,你能够不能掌握到那种很准确的情绪,这其实是很重要。

04

剪辑师的内在沉淀:团队沟通与经验积累

《一一》最后,主角在日本和初恋分别,一个人蹲在海堤边的镜头非常长。这个镜头到底留多久?导演不会告诉你,全靠剪辑师把握。5秒太短像转场,20秒、30秒,一分钟甚至两分钟,甚至3分钟——只要情绪到位,都可以。关键在于你赋予它什么样的感觉。

对剪辑来说,一定要把声音考虑进去。如果画面很安静,你停留20秒、30秒,观众是能感受到那种情绪的。但如果40秒、50秒还是完全安静,观众可能就没有办法接受。这时如果加上海浪声,氛围就可以支撑,情绪就能延续更久,可以支撑到40秒左右;如果有音乐,撑一两分钟也没问题。

所以你在剪辑时,你赋予给当初的影像、整个情况是什么样的一个感觉,自己是否有什么设计的考虑。如果你要一个镜头放很长,那可以跟录音师沟通。如果又没有和他沟通的话,他会觉得你怎么一个空镜头会放个两分钟。如果没有配上合适的声音,到时候这段影片一放,会很沉闷的,变得不好看。所以这个沟通是非常重要,包括跟导演的沟通、和录音师的沟通。


《一一》剧照

同时,不只是剪辑技巧的问题,还要看剪辑师有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来帮助导演弥补漏洞。

有一场戏只有两个镜头,非常简单。是有一对兄弟,穿白衣服的是弟弟。他们父母很早就不在了,哥哥辛苦把弟弟带大,弟弟也很孝顺。后来哥哥积劳成疾,中风卧床。这一场是弟弟帮哥哥擦洗身体的戏,就两个镜头。一开始是哥哥躺着,弟弟把他扶起来。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挺自然的。

我当时剪的时候就直接问,穿帮了,看出来没?哥哥长期卧病在床,背怎么可能那么健康、肤色那么均匀?导演一听,也真地觉得是这样。

所以就像我一直强调的,剪辑师首先得有能力发现问题。如果你看不出来,就算一万个人看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说没问题,那大家就真的觉得没问题。但只要那万分之一的一个人点出来,大家就会注意到真的是这里有问题。


那发现问题了,怎么解决?你没有能力,就只能叫导演补拍一个背部的镜头替换掉。但如果你有办法,就用现有素材把它修好——这才是真本事。

演员的背有问题,剪掉不就行了?说起来简单,但关键是——你想没想得到?想得到,就是创造;想不到,就只能模仿。这就是创造和模仿的差别。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看片、一直创作、一直超越自己?就是为了积累与沉淀。你看到了,就学到了;下次,你就会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05

观众问答


观众1:

陈老师好,我本人非常喜欢《一一》这部电影,所以今天特别荣幸能听您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刚才您说到,很多人——不管是导演还是剪辑师——常常很难发现问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一个剪辑师水平到了一定程度,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他就有更大可能成功?另外,不知道您有没有考虑过从剪辑转型做导演?谢谢老师!

陈博文:

我想我不做导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剪辑和导演根本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工作。导演要承受的压力、要面对的沟通强度,非常大。我不太擅长跟那么多人沟通,所以自觉不太适合做导演。

导演需要的是一种“原创力”,而剪辑师更靠“联想力”。我虽然不擅长从零创造,但我的联想力很好——导演给出一个东西,我能从中延伸出很多方向,提供给他参考。这就是剪辑最该具备的能力。


其实我刚进电影圈头两年也是在拍片现场,但后来我决定转做剪辑。这是因为我发现:哪怕导演构想再好、想得再完美,电影终究是一个团队作品,不是你一个人能全包办的。你必须依靠团队——摄影、演员、美术……如果团队跟不上你的想法,就会不断给你“扣分”。

这个镜头拍不到你要的感觉,拍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要不要妥协?不妥协,烧的是时间和钱;妥协了,作品就要掉一分。演员扣一点、摄影扣一点、美术再扣一点……七折八扣,最后可能只剩90分。

大家会觉得90分很高,但只有导演自己知道,我明明可以100分的,为什么现在只有90?虽然于心不甘可是你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我就是没办法接受那种不完美是因为别人造成的,所以后来我选择做剪辑,因为剪辑更能掌控全局。

做剪辑,虽然外人常不知道剪辑师贡献了多少,但导演知道,我自己也知道。我能帮到这部电影,我就很开心。工作嘛,自己开心最重要。活得开心才最重要。我享受的是工作的乐趣,而不是得奖的掌声光环。


观众2:

博文老师您好,刚刚听了您的分享很受启发。我自己也是导演,习惯自己剪片子,我想从剪辑师的角度请教您:一部戏由导演自己剪,和专业剪辑师来剪,到底会有什么不同?您对我们青年导演有什么建议?

陈博文:

我的建议是: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剪辑师合作,千万不要自己剪。因为自己剪会有盲点。

你自己当导演,再看自己的素材,很容易“看不清”。你会觉得:“故事本来就是这样,节奏就该是这样。”就像刚才擦背那场戏,导演自己看根本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我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因为我照顾过病人,我知道长期卧床的人背不该是那样。我把我的生活经验用来帮导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青年导演千万不要自己剪,一定找专业的来。就算他剪得你不完全满意,也能给你很多参考。何况现在是数码剪辑,调整起来非常方便。

刚才提到传统剪辑和数码剪辑。传统剪辑时代,每一个剪点都要想得很清楚,为什么这要剪、为什么要剪在这一个点、为什么接那个镜头,判断非常精准。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靠感觉剪,他们没有好好去想“为什么”,这才是问题。不管你用传统还是数码,关键是你有没有理由、有没有想法。

但我仍然推荐数码剪辑,因为它修改方便。传统剪辑因为修改麻烦,剪辑师有时不得不向导演妥协。但现在不一样,你可以尝试各种方案,甚至剪两个版本——一个导演版,一个剪辑师版,拿给十个人看。如果七个人喜欢剪辑师的版本,三个人喜欢导演的,不代表七个人一定对,但至少你有了比较和选择。你要赚七个人的钱,还是坚持给三个人看?导演自己判断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恒歪评球
2025-11-02 14:07:28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就是自己找麻烦?内行人直言:3个坏消息要提前了解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就是自己找麻烦?内行人直言:3个坏消息要提前了解

科学发掘
2025-11-02 05:26:09
金价要涨了?11月起黄金税收实施新政,投资实物黄金要交增值税了

金价要涨了?11月起黄金税收实施新政,投资实物黄金要交增值税了

王五说说看
2025-11-02 12:04:21
何超琼澳门街头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63岁扎马尾,看上去像40多岁

何超琼澳门街头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63岁扎马尾,看上去像40多岁

小娱乐悠悠
2025-11-02 15:24:14
激动,湖人队詹姆斯和东契奇庆祝洛杉矶道奇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

激动,湖人队詹姆斯和东契奇庆祝洛杉矶道奇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

好火子
2025-11-02 14:23:01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卷史
2025-09-15 11:50:59
井柏然看上去有点不对劲,明显衰老且心事重重,恐将步入鹿晗后尘

井柏然看上去有点不对劲,明显衰老且心事重重,恐将步入鹿晗后尘

冷紫葉
2025-11-02 21:12:34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又4个大瓜!王晶爆料舒淇、大导演暴雷、向太谈统一,风波不断

温读史
2025-11-01 19:22:17
市委书记的司机处处欺压女镇长,市委书记退休后,司机落得这下场

市委书记的司机处处欺压女镇长,市委书记退休后,司机落得这下场

秋风专栏
2025-04-02 10:03:10
超常规攻关:中国突破核心技术关键一招|新京报专栏

超常规攻关:中国突破核心技术关键一招|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11-02 20:53:05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泰王重用诗妮娜母亲,丈母娘频频亮相公务,农妇逆袭为皇亲国戚

泰王重用诗妮娜母亲,丈母娘频频亮相公务,农妇逆袭为皇亲国戚

红袖说事
2025-11-03 04:24:08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澎湃新闻
2025-11-02 19:06:31
11月2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利好利空好消息

11月2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利好利空好消息

A股数据表
2025-11-02 17:18:31
12306购票页面出现“宠”字,咋回事?

12306购票页面出现“宠”字,咋回事?

新京报
2025-11-02 19:56:00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标体
2025-11-01 16:12:01
哈兰德:在我被换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范特西玩家不太高兴

哈兰德:在我被换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范特西玩家不太高兴

懂球帝
2025-11-03 03:13:16
从公平到“内定”?H-1B改革被指“洗牌”,美国职场规则变了!

从公平到“内定”?H-1B改革被指“洗牌”,美国职场规则变了!

纽约时间
2025-11-03 05:39:19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就一点
2025-10-09 12:19:42
2025-11-03 06:35:00
导筒directube incentive-icons
导筒directube
导演宇宙漫游
7426文章数 105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手机
游戏
公开课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