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9月28日下午,哈马斯下属卡桑旅的一则声明,让本就胶着的巴以冲突再度绷紧——因以色列军队空袭加沙城萨布拉和泰勒哈瓦街区,两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彻底失联。
这不是普通的联络中断,一人是以色列国防军预备役士兵奥姆里·米兰,另一人是2023年10月7日冲突中被俘的平民马坦·安格雷斯特。
![]()
紧接着,卡桑旅首次明确要求以军从当日18时起停火24小时,可截至9月29日上午,以军仅回应“正在评估情报”,始终未给准话。
一边是可能危及人质性命的空袭,一边是怕“让步即示弱”的战场压力,以色列为何陷入两难,哈马斯此次只提“救人”不谈政治条件,又藏着怎样的算盘?
![]()
此次人质失联,并非偶然,萨布拉和泰勒哈瓦街区本就是加沙城的“冲突热点”,自2023年10月冲突升级以来,这里因靠近以色列地面部队推进路线,遭空袭次数占加沙城总量的三成以上。
9月28日的空袭更是连续3小时未间断,导致地面建筑坍塌率超60%,地下通讯光缆完全断裂,就连卡桑旅过往用于联络人质的卫星电话,都因信号中断无法使用。
卡桑旅在声明中强调,并非主动切断联系,而是“无法确认两人当前状态”,这是冲突以来首次出现被扣押人员因战区行动彻底失联的情况。
![]()
以往即便有联络中断,多是因转移人质或提供医疗支持,最长48小时内就能恢复,可这次连“是否存活”都成了未知数。
而且,外界根本无法靠近确认情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透露,以军已将萨布拉街区划为“高威胁作战区”,无人机每15分钟巡逻一次,地面部队还设置了3道封锁线,“哪怕是携带急救包的医护人员,靠近就会收到开火警告”。
这种情况下,别说营救,就连无人机航拍都难以穿透废墟找到人质藏匿的掩体,人质的生死只能卡在“空袭后的未知”里。
![]()
哈马斯此时提出24小时停火,表面是为救人,实则是在“保筹码、探底线、抢时间”,先看筹码,马坦·安格雷斯特的家属已连续5周在特拉维夫集会,举着他被俘前的照片呼吁政府优先谈判,以色列《国土报》9月25日的民调显示,62%的民众认为“哪怕暂停空袭,也要保证人质安全”。
若是两人因空袭死亡,哈马斯不仅会失去重要的谈判资本,还会被贴上“漠视人质生命”的标签,进一步丧失国际社会的同情。
而奥姆里·米兰的预备役身份,更是戳中以军“保护现役及预备役人员”的宣传底线,一旦出事,以军方的公信力会直接受损。
![]()
卡桑旅明确要求以军“撤至第8街以南”,这条街可不是随机选的,第8街以南是以军在加沙城的核心控制线,部署了3个机械化营和2个弹药补给点,是以色列维持地面攻势的关键支点。
哈马斯想借24小时停火,看看以军是否愿意“为救人收缩战术防线”,毕竟过去一个月,卡桑旅的地面袭扰次数同比减少58%,核心作战人员伤亡率达30%,正面硬扛已难以为继,停火相当于一次“战略喘息测试”。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数据显示,加沙城自2025年8月中旬以来,已有19万人流离失所,平均每个地下掩体要挤45人,仅能提供每日1.5升饮用水。
![]()
人质藏匿的掩体不仅面临被流民挤占的风险,还可能因后续空袭受损,24小时足够哈马斯转移人质、加固掩体,或是修复断裂的通讯设备,重新掌控对人质的实际控制。
而以色列的犹豫,恰恰是卡在“退一步怕输,进一步怕错”的两难里,战时内阁早已分成两派,安全派以国防部副部长为代表,坚决反对停火,理由很直接。
2024年11月曾有过一次36小时停火,结果停火刚结束,哈马斯就发动了7次火箭弹袭击,“给对方喘息时间,就是给己方增加伤亡风险”。
![]()
人道派则以内阁社会事务部长为首,警告“不能赌人质的命”——根据以色列政府9月6日发布的数据,自2023年10月以来,仍有48名人质未获释。
其中仅20人被确认存活,若是这两人再出事,政府支持率可能暴跌15%,还得应对国际红十字会“立即保障人质人道待遇”的施压。
这种两难背后,是普通民众的煎熬,加沙城一名匿名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发过一段15秒的视频:背景是断壁残垣中闪烁的手机微光,他说“我们不知道下一枚炸弹落在哪,也不知道隔壁掩体里是不是藏着人质,大家都是在废墟里等明天”。
![]()
而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集会现场,马坦·安格雷斯特的母亲举着儿子的照片,沉默地站在48名未释人质的画像墙前,家属们很少喊话,只是举着照片站着,没人敢说“再等等”,因为每多等一天,希望就薄一分。
其实,这次人质失联和停火争议,不过是巴以冲突长期卡壳的一个缩影,过去半年,双方尝试过8次局部停火,最长的没撑过36小时,最短的甚至只维持了6小时,核心问题始终没解决。
哈马斯要的是“以人质换囚犯+以色列撤军”,以色列要的是“彻底摧毁哈马斯军事能力”,而人质安全成了最脆弱的中间变量,既不是双方的核心目标,却又能轻易牵动舆论、打乱战术,就像卡在齿轮里的石子,让冲突既转不动,又停不下。
![]()
如今,24小时停火的要求虽未被明确拒绝,但以军的“评估”仍在继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事件都暴露了冲突的死结。
当人命变成谈判筹码,当停火变成战术试探,所谓的“解决”就成了遥不可及的幻影。
对加沙和以色列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要的从不是“谁赢谁输”,只是一个能安心吃饭、不用躲炸弹的明天——可这个简单的愿望,至今还卡在双方的犹豫和博弈里,没个准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