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信亲兄弟,亲嫂子的话,什么都没有了……”
6月28日凌晨,浙江天台,53岁的电工许某,在家中自缢身亡,身旁只留下一封绝望的遗书。
![]()
事发后,当地人怎么都想不到,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电路工人,竟会因哥嫂背上400万债务。
更诡异的是,那笔200万的贷款明明已经打进了银行,却凭空消失了。
许某究竟是如何背上债务?消失的200万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惊天骗局?
![]()
许某这辈子就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人,1997年接了父亲的班进电力系统,离婚后搬回父母家,跟儿子相依为命。
性格内向的他没经历过什么风浪,唯一一次“破例”,是给哥哥的前妻徐某群做贷款担保。
徐某群做生意十多年,跟泰隆银行打了半辈子交道,名下两笔贷款都是许某签的担保——50万的明年到期,150万的今年4月1日要还。
许某早想撤出来,毕竟不是小数目,可架不住哥哥一句“都是一家人,帮衬一把”,一直没好意思真拒绝。
![]()
今年3月,150万那笔贷款要到期了。
按银行规矩,徐某群得先还本金才能续贷,可手里真没那么多钱。
等她找客户经理金某意想办法时,对方给指了条路:找“过桥资金”先垫上,等续贷下来再还回去,就用一天。
徐某群又找上了许某,可许某上次担保就挺后悔的,这次说啥都不乐意。
金某意有意无意地也在劝,尤其是一句“续贷后让徐某群跟她妹妹互保,你就能彻底脱保”,彻底戳中了许某的心思。
熬了这么久终于能卸下担子了吗?被担保身份折磨了两年的许某动了心,没多想就答应了。
![]()
见事成,金某意直接给了个电话,说是自己认识的一名放贷人,名叫潘某。
3月26日,徐某群托朋友联系上潘某,谈好借150万,一天利息22500元。
可签合同时,许某却意外发现,自己写的不是“担保人”,是“共同借款人”,这一词之差,带来的风险可是完全不同的。
但此时,徐某群和金某意都催他,说“就是走个形式”,他犹豫了下还是签了字。
谁也没料到,这字一签,许某坠入了深渊。
第二天一早,徐某群刚拿到150万准备去银行还款,金某意的电话突然打来了。
金某意在电话里说“150万不够,得250万。”
原来,徐某群妹妹徐某霞的250万贷款恰好也到期了,由于徐某群正是担保人,所以银行方面要求她先还清妹妹的贷款。
但徐某群哪里凑得出这100万出来?所以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
可金某意却还在劝说徐某群借钱,表示100万借不到的话,50万也行,而且“一起办能降利息”。
徐某群只能回头再找潘某加借50万,此时借款总额来到200万,利息也一下涨到3万一天。
![]()
按照金某意的指引,徐某群在银行柜台把200万转到了徐某霞的账户,对方说这是“走流程过账”,能同时办姐妹俩的续贷。
可谁知,钱一转过去就没了动静,徐某群在银行楼下冒雨等了一天,自己的续贷始终没有批出来,得到的只有“再等等”的答复。
接下来的一周,借钱的徐某群、放贷的潘某和担保的许某一直跑银行、打电话,毫无进展。
![]()
直到后来徐某霞打通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三人才知道他们被那个姓金的给耍了。
事实上,徐某霞账户里的钱早就到账了,只是刚到账就被银行划走了,用来还她那笔250万贷款的窟窿。
但问题是,这笔贷款的还款日期明明5月份才到期,银行凭什么在没有通知本人的情况下私自用于“提前还款”?
为此,徐某霞多次要求银行还钱,均未果。
这下,续贷自然也是办不成了,潘某见钱收不回,直接把许某、徐某群和徐某霞告上法院。
5月底开庭时,徐某群躲着没来,徐某霞在台湾无法到场,只有许某孤零零站在被告席。
![]()
法庭上,许某说自己被骗了,潘某是职业放贷人,这笔高息借款合同应该无效。
可他拿不出证据,法院只认借条和转账记录,判他和徐某群共同还147万本金加利息,
那3万“过桥费”则被算成了提前还款,从本金里扣了。
这下情况变得一团糟了,徐某群续贷没办成,许某之前的担保还在,银行直接申请了支付令,让他担265万的连带清偿责任。
两张法律文书接连送到手上时,已经深受刺激的许某彻底垮了。
![]()
他天天给徐某群打电话,一开始对方还说“会处理”,后来干脆不接了。
找哥哥,哥哥只能空口承诺“我来还”,可他一个普通人哪拿得出四百万?
万念俱灰之下,6月26日晚上,许某在健身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警察排除了他杀,留下的遗书里,满是对亲情的失望,说自己轻信了人,背上了一辈子还不清的债。
他走后,整个家也随之乱套,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不敢出门见人。
哥哥被流言戳得抬不起头,明明前妻借钱的事他一无所知,却被说成“合谋害弟弟”。
![]()
随着判决落幕、人命归天,债主潘某却突然找上徐某霞签和解书,这回他可一点都不强硬了,称只要还68万,就不再追究许某和她的责任,也不强制执行徐某群。
有人说潘某是心虚,毕竟这钱是金某意介绍的,他跟金某意早就认识。
9月,监管部门的意见书下来了,承认银行有疏漏:提前扣贷没问过徐某霞意愿,续贷条件没说清,还泄露了客户卡号。
可对“金某意诱导还贷、推荐高利贷”的指控,只说“证据不足”。
![]()
徐某群不服,要往上申诉,至今没消息。
记者找金某意核实,对方只说“无权接受采访”,再多问就闭口不答。
事件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机关算尽”,只是可怜许某,这个平时连跟邻居红脸都不会的老实人,会被债务逼到绝路。
一切的源头,只是三个月前那次想“解脱”的担保。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