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刷手机时忍不住揉眼、盯电脑时不自觉闭眼、眼里总像进了东西却空空如也……若你频繁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这可能是干眼症发出的“预警信号”。作为困扰现代人群最广泛的眼病之一,我国干眼症患病率约21%-52.4%,患病人数高达数亿,而不少人对其诱因和预防方法仍知之甚少。
干眼症典型症状:这些不适别忽视
干眼症并非仅表现为“眼干”,其症状具有多样性,容易被误判为普通眼疲劳。
根据临床诊疗共识,干眼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眼部干涩、烧灼感,仿佛眼表有“异物摩擦”;畏光、对光线敏感,遇强光易眯眼或流泪;眼部酸胀疼痛,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视觉功能障碍,如视物模糊、短暂视力下降,眨眼后可暂时缓解。
若上述症状频繁出现,建议及时关注用眼习惯,必要时就医检查,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眼部健康。
8大“隐形诱因”:这些日常习惯正在“偷走”眼表水分
干眼症的诱因复杂,其中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最为常见,很多不经意的日常行为,都可能让眼睛悄悄“缺水”。
长时间用电子屏(每日超8小时):看手机、电脑时,人会不自觉减少眨眼次数(正常每分钟15-20次,用屏时可能降至5次以下),且眨眼不完整,导致泪液无法均匀覆盖眼球表面;同时,屏幕蓝光还会引发眼表炎症,破坏泪膜稳定性,其中手机屏幕对泪膜的破坏比墨水屏更明显,堪称“干眼大杀器”。
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睡眠障碍会干扰神经系统对泪腺的调控,降低泪液分泌量;还会影响脂代谢和激素分泌,导致泪膜不稳定,加速干眼发生。
长期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会直接破坏泪膜完整性,其与角膜、泪膜的摩擦还可能引发眼表炎症,损伤上皮细胞,诱发干眼。
不良眼部化妆习惯,眼影、睫毛膏等化妆品颗粒易进入眼皮边缘和眼表,堵塞腺体出口、污染泪膜;卸妆时,产品残留也可能刺激眼表,加上部分化妆品含有的防腐剂、添加剂,会进一步加重泪膜不稳定,诱发炎症。
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角膜、结膜上皮损伤,降低眼表灵敏度,改变角膜结构,直接诱发干眼。
无防护户外暴露,过度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急性泪膜不稳定,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也可能引发眼表炎症,双重加重干眼风险。
长期处于低湿度环境,空调、暖气房内空气湿度低(通常低于40%),会加速泪液蒸发,破坏泪膜平衡,尤其长时间待在这类环境中,干眼症状会更明显。
不健康饮食,高脂饮食可能引发眼表上皮细胞损伤、睑板腺炎症;过量饮酒会导致泪液高渗、诱发眼表炎症,还会影响肝脏对维生素的储存,造成眼部营养缺乏,加剧干眼。
科学预防:从这些小事开始呵护“心灵之窗”
干眼症虽常见,但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关键在于“去除诱因+主动护眼”:
控制电子屏使用,严格遵循“20-20-20”护眼法则——每看屏20分钟,抬头看6米外(约20英尺)的物体,持续20秒以上,同时有意识地多眨眼,保持泪膜湿润。
减少隐形眼镜佩戴,尽量选择框架眼镜,若需佩戴隐形眼镜,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避免戴着睡觉,定期更换镜片并做好清洁。
优化眼部护理方式,减少眼部化妆频率,卸妆时用温和的眼部专用卸妆产品,避免用力揉搓;户外出行时佩戴防紫外线墨镜,隔绝强光和污染物。
改善环境与饮食,在空调、暖气房内放置加湿器,将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深海鱼),戒烟限酒。
坚持眼部锻炼,每日做2-3次“眨眼练习”——正常闭眼2秒、用力闭眼2秒、睁眼2秒,重复10组,促进泪液分泌;工作学习中可尝试“盲工作练习”,如听语音、打电话时闭上眼睛,让眼睛短暂休息。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其健康容不得忽视。与其等到眼干、眼痛才补救,不如从现在开始,将科学护眼融入日常,为双眼筑起一道“保湿防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刘雪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