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9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情况。
![]()
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培学介绍,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水网建设,并于2022年8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同时还有2个市、1个县获批成为市县级水网先导区,数量居全国第1位,承担着为国家水网建设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的重任。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省水利系统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先导区建设起势见效,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节约集约、绿色智能、产业融合、治理高效的现代水网体系,打造国家水网建设的省域范例。2023年,全国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省召开;2024年,我省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2025年,我省在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上围绕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作交流发言。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工程体系上实现了“一网通达”。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3年来,全省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200亿元,加快实施联网补网强链行动,全面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重点锚定“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总体布局,完善了以黄河、小清河等自然水系,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骨干调水工程为“纲”,以济南“四库连通”工程、德州“两河牵手”工程等区域连通工程为“目”,以太平水库、官路水库、双堠水库等调蓄工程为“结”的现代水网主骨架。通过省市县三级水网互联互通、衔接融合,推动全省水资源调配能力、水灾害防御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明显提升。
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一网统管”。创新水网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水网运行调度中心,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省级水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实施意见》,坚持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统筹5大骨干调水工程、29条重点河流、两大湖泊、45座大型水库和引黄工程开展联调联配,推动全省“一盘棋”调度。同时,在多水源供水区实施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推动骨干调水工程向胶东4市供水实现“同一口门同一水价”,德州市完成全市域综合水价改革,实现黄河水、长江水“两水一价”,枣庄市薛城区等试点县区实现非农业用水“同城同价”,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创造了良好条件。
运行调度上实现了“一网慧治”。坚持物理水网和数字水网“两网共建”,在暴雨洪水易发区建设9部测雨雷达并完成组网,5239座小型水库实现雨水情监测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各类泵组、阀门、水闸等实时智能控制,形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开发省级水网运行调度平台,推动接入16个市级水网运行信息,建成水量智慧调配等5项关键应用,采用“全网统筹、分区调度”模式,实现了水资源调配从计划生成到指令执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水网运行效能大幅提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