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圈里,有一种默契:如果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在“顶级竞赛”里拿到好成绩,那基本能说明这所学校在该领域是真有点实力的。最近的大新闻就是——2025 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测评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全国507支参赛队伍同场竞技。
![]()
其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表现亮眼,最终斩获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不仅数量位居江苏省职业院校第一,而且等级和总数都创下历史新高。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黄金标杆”赛事,已经连续18年入选国家级竞赛目录,含金量直接拉满。它的赛制严格,分省级赛区测评、综合测评和全国总测评三级,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电子信息、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几乎就是“硬核试金石”。更现实的一点是,在不少省份的本科高校甚至把国赛一等奖作为保研的重要条件,可见它在学术和就业端的认可度。
![]()
再回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表现,学校在备赛阶段就下了功夫:不仅有领导层面的支持,还组建了专业指导团队,制定科学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长期培训和演练机会。最终从25支参赛队伍里,6支晋级综合测评,4支成功闯入国赛复测,并全部拿下全国一等奖。换句话说,参赛选手几乎是“全员开挂”,这背后体现的就是系统化的培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在竞赛上的竞争力差距大,但这次成绩直接打破了偏见。南信院的师生用成绩证明,只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足够的资源投入,职院学生同样能在全国舞台上发光。这对学校本身来说,不只是奖牌那么简单,而是向外界展示了它在电子信息、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等赛道上的硬实力。
![]()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竞赛成绩对未来学生的培养环境有直接影响。因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优胜传统”,学校往往会继续投入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引入更先进的设备。对报考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一进校就可能接触到更成熟的训练体系,更有机会参与到项目实战中。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路径不再只是“上课—考试—毕业”,而是会多了“项目—竞赛—成果—就业”的闭环。
总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实”,它不是靠包装出来的光环,而是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