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24日,一艘"全球坚定"援助船在加沙海域遭12架无人机袭击,船体剧烈震动,通讯瞬间中断。
西班牙、意大利随即宣布派军舰护航,印尼更是承诺调派两万维和部队,可翻开军舰任务书,却写着"远远跟着""严禁强行突破封锁线"。
各国为什么会这样做?你觉得各国会拿得出什么样的有效方案?
![]()
军舰只是个姿态
9月24日深夜,无人机的爆炸声刚在地中海上空消散,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站在卡塔赫纳军港,宣布派出福罗号战舰,意大利紧随其后,法桑号护卫舰也开始启动,说实话,这姿态摆得挺足,欧洲这次看起来是动真格的了。
可问题在于,翻开这两艘军舰的任务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远远跟着""只能执行救援和威慑""严禁强行突破以色列封锁线"。
![]()
更离谱的是,连交战规定都列了一大堆,生怕跟以色列擦枪走火,这哪是去护航的,分明是去做观察员的,为什么欧洲行动如此保守?归根结底,还是不想得罪两边,一方面,国内民众对加沙人道危机非常关注,不派兵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美国是盟友,以色列是中东关键伙伴,真动起手来,欧洲承受不起后果,于是就有了这么个折中方案:派军舰是表态强硬,但限制行动是实际保守。
![]()
对比一下历史数据就知道欧洲这次有多保守了。1995年波黑战争,欧洲派出6万维和部队,2025年加沙危机,只派了2艘军舰,从6万人到2艘船,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说白了,欧洲对中东事务的介入意愿,这些年是大幅下降了。
就在三国宣布派兵的第二天,一艘挂着红十字旗帜的医疗船,在加沙海域被以色列军方强制拦截,船上15名医护人员被扣押4小时,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便有军舰在附近,人道援助该受阻还是受阻,护航效果相当有限。
![]()
山姆大叔的掉线时刻
9月23日,特朗普站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呼吁各方"立即停火""保护平民",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可问题在于,他转头就在安理会投了第5次否决票,亲手扼杀了停火决议,这种言行分裂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联大演讲时,特朗普嘲讽联合国是"废话连篇的俱乐部",还说承认巴勒斯坦国的150多个国家是"盲目跟风的小国",话音刚落,美国代表就在安理会投下否决票。
![]()
结果呢?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铁杆盟友,前后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不是明摆着不跟你玩了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美国否决了几次决议,而在于它的角色彻底变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美国本该维护国际秩序,可现在它成了"系统性阻碍人道救援的直接障碍",曾经习惯看华盛顿脸色的世界,如今目睹秩序维护者亲手敲碎了自己的权威。
![]()
布鲁金斯学会的中东问题专家说,三国派兵是对美国中东政策失败的"不信任投票",国际危机组织的分析师更直白:"八国通牒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能否改变以色列政策,而在于阿拉伯世界首次绕开美国形成集体立场。"
美国的道义高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当它用否决权阻挡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努力时,那个全球冲突"仲裁者"的角色,也就离它越来越远了,更关键的是,它留下的权力真空,很快就会被别人填补上。
![]()
中东不再等华盛顿点头
八个国家——卡塔尔、沙特、土耳其、埃及、约旦、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尼——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向以色列递交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个阵容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过去这些国家之间关系复杂,甚至互有矛盾。
但这次在加沙问题上,他们找到了最大的共同点,为什么能团结起来?归根结底,是因为安全承诺破产了。
![]()
多哈被轰炸这件事,彻底动摇了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信任,大家突然明白,所谓的安全承诺靠不住,真正的安全只能靠自己。于是,寻求多元化的防务合作成了新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联大上公开承诺,印尼准备向加沙派遣两万名维和人员。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这直接回答了那个最棘手的问题:"战争结束后,谁来维持秩序?"当然,这个方案有个前提,必须获得联合国授权。但这无疑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质性的方案。
![]()
联合国人道协调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加沙230万人口中超过190万人流离失所,60%的基础设施被毁,人道走廊开放率不足15%,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加沙北部已进入"灾难性饥荒"阶段,50万儿童面临严重营养不良。
可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维和部队需要联合国授权,而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概率会动用否决权。这就陷入了"有意愿、无授权"的困境,不过,埃及已经开始单方面行动了,9月28日,埃及宣布在拉法口岸单方面开放人道走廊,每天允许100辆援助卡车进入,无需以色列批准。
![]()
谁能先交出答案
加沙危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一场地区冲突了,它变成了一场全球范围的"信誉测试",不是看谁说得漂亮,而是看谁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军事对抗,而是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为什么旧秩序会失灵?说到底,是因为国际秩序正在从"单极霸权"向"多极博弈"转变,美国的否决权把联合国机制绑架了,欧洲想行动但不敢得罪美国,区域国家想主导但缺乏国际授权。
![]()
当旧规则失灵、新规则还没立起来的时候,各方都在试错中寻找新的行动模式,有意思的是,欧洲和区域联盟虽然都在行动,但都面临同一个困境:"正当性vs有效性",欧洲派军舰,道德上站得住脚,但实际上缺乏强制力。
区域联盟承诺维和,有效性更强,但正当性存疑,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撰文指出,"加沙危机正在加速后美国时代的到来,旧的联盟体系正在瓦解"。
![]()
未来的国际秩序,不会回到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也不会是简单的多极平衡,而是"功能性联盟"时代,谁能解决具体问题,谁就有话语权。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这场危机正在重新定义"谁有资格制定国际规则",谁能先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谁就能在这场全球信誉的重塑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
结语
加沙危机已经不再只是一场地区冲突,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强权的色厉内荏,也催生了新的集体行动模式。
未来能拯救加沙的,不会是那些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那些能够被当地人真实感受到的行动。
你觉得怎样才能建立真正受保护的人道走廊?如何推动一份有约束力的决议?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