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清晨七点,江西信丰县同益市场逐渐苏醒。在肉丸加工户孙师傅的店铺前,已陆续有顾客前来,新出锅的肉丸散发着纯粹的肉香。这样的场景,从2019年开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在这买了三年了,也试过别家和超市的冷冻丸子。老孙这里的肉味正,孩子们吃了不口渴。”老顾客李女士说,“虽然价钱稍贵一点,但图个放心。”
“透明”是吸引顾客的最大招牌。孙师傅的生意经,写在摊位的每一个细节里。地面洁净清爽,操作台面毫无油污,连每日使用的大锅都锃光瓦亮。调料台上仅摆着蒜蓉、盐、味精等家用日常调料,一览无余。
“我这里没有加料‘小黑屋’。”孙师傅笑称,他不介意透露行业的“门道”,“你看,我这儿所有东西都摆在这儿,不怕顾客看,更不怕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引笔者参观店里的各个角落。
打开冰箱时他又爆了一条行业“门道”:“如果冰箱里存着大量冻肉,新鲜度就要打问号。我是每天凌晨四点多,在市场里采购当天的新鲜猪肉加工。”接着,孙师傅打开微信,向笔者展示了他拒接的一笔订单,并解释说:“这位顾客今天十点多才下单要肉丸,这个点的肉没那么新鲜了。”这种从市场肉摊到餐桌的极短供应链,让孙师傅的肉丸子有着明显的“可追溯”优势。
孙师傅的“笨办法”——产量有限、价格偏高、辛苦早起,在追求效率的今天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正是这份固执,为他精准地锁定了一批忠实的客户。除了常年买菜的中老年顾客,一些年轻的“成分党”也慕名而来。
“我是在亲戚家吃饭被种草的,”一位年轻顾客告诉笔者,“我买东西看重配料干净、制作过程透明。这里的一切都看得见,吃着安心。”孙师傅说,有的年轻人没时间,会在网上花钱请跑腿去他那里取丸子。
每天不到中午,用三十多斤新鲜猪肉加工的丸子便售罄。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整个同益市场目前有七八家同类加工作坊,五六年间,他亲眼看着好几家开张了又倒闭。孙师傅坦言:“我不可能跟工业化产品拼价格、拼产量。但我相信,只要坚持用好料、做好东西,总有人认可。”
午饭时间将至,孙师傅利落地收拾好台面、地板。被洗刷一新的案板、煮锅歇下来,似乎在无声地宣告:所谓竞争力,并非总是要跑得多快、做得多大,有时,仅仅是站在原地,把“真实”这件事做到极致,让消费者清晰地感知到,就能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壁垒。(肖秀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