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却买不起日常面包,这届年轻人正在经历一场奇特的消费分裂。年轻人愿意为一条售价140元的手作吐司抢破头,却对超市里十几元的普通面包嗤之以鼻。更夸张的是,有人专门购置三台冰柜囤积面包,有人跨省代购限量款,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行为正在重塑烘焙行业的逻辑。
![]()
©图片源自小红书 jashyun
当面包价格轻松突破百元大关,当等待周期长达半年之久,当不同面包品牌都拥有自己的"死忠粉",我们发现这早已不是简单的饮食消费。从用料到工艺,从稀缺性到社群认同,高价面包背后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情感寄托和生活方式的复杂博弈。在这条价值千金的烘焙赛道上,消费者买的究竟是面包,还是一种理想生活的想象?
本文目录/ content
1:面包已成“奢侈品新贵”
2:面包圈竟形成追星圈风气?
3:狂热粉丝爱上主理人新品
4:高品质与可及性间找平衡点
01
面包已成“奢侈品新贵”
月薪两万算什么?在面包店照样怂,三四十块钱一条的吐司都快吃不起了。近两年,网络上突然冒出不少手作面包品牌,最夸张的一条吐司能卖到140元,连一个碱水包都敢要价四五十元。
随手从货架上拿个欧包,一看价签,比肩上背的帆布包还贵;现在年轻人一边在网上狂喷“面包刺客”,一边却又在疯狂抢购那些天价手作面包。不同的手作面包还拥有各自的忠实粉丝群,俨然形成了独特的“面包粉圈文化”。
手作面包们现在都在拼命内卷,比谁用料更稀有、配方更独特。而那些网红连锁面包店也没闲着,纷纷在创意造型和颜值包装上绞尽脑汁。
面包行业早已不只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成了承载情绪价值的生意。不论是手作面包还是连锁品牌,全都挤在这条热钱翻滚的赛道上,寻找自己的生存法则。
![]()
©图片源自小红书 鲜焙Bakery
“太夸张了,这面包是金子做的吧?”这样的疑问在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黑山吐司128元一块,草莓奶油塔39元一个,泡芙26元一个,蛋挞15元一个……
随便进店逛一圈,买上四五个小面包,结账时轻松突破百元大关。面包这个曾经的街边小吃,近几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新贵”。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时间,面包价格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小红书上,有博主在介绍B&C面包时,居然表示“人均60元,性价比超高”。
这条评价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觉得至少这是网红品牌,“整个甜品行业的价格,都在莫名其妙地上涨”。
![]()
©图片源自小红书 小鹿和她的厨房
面包到底为什么这么贵?年轻人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消费者吐槽“面包是金子做的”并非毫无道理,在这些高端面包店里,你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个别20元以下的产品。这些昂贵的面包确实有很多共同特点。
![]()
©图片源自小红书 Yiliaoovo
02
面包圈竟形成追星圈风气?
令人费解的是,这些被戏称为“面包刺客”的手作面包,年轻人不仅不躲,反而抢着买。
面包怎么就突然被捧上神坛了?很多年轻人最初入坑,其实是为了减肥,或者想尝点不一样的好面包。
比如,手作面包圈特别爱卷配料和口感的创意,大多数店铺都会大方公开自己的原料清单,用料越高级,越能吸引顾客,法国进口面粉、法国,新西兰国进口奶油,还有各种新鲜采摘的果蔬,简直卷到飞起。
它们还在不断开发更有特色的风味,有的店主打米面包,有的则在馅料上疯狂内卷。光是碱水球这种基础款,馅料就能翻出茶树菇、小龙虾肠、芝士川香、贡菜、小甜肠、脆脆藕、麻辣牛肉等花样,快赶上包子铺了,这些在普通面包店根本见不到。
![]()
©图片源自小红书 joli ( 自由版
除了口味和创意,有限的生产能力还给手作面包加了一层“物以稀为贵”的光环。
社交网络正在重塑烘焙行业,让一批更有想法的独立店主获得关注和流量。面包行业正在变成一门不仅管饱,还能承载情绪价值的生意。
有的手作店差不多每三到四个月才开团一次,这回抢不到,下次就要再等小半年。
有的人最高纪录每月买二十多单手作面包,一年能花掉将近7万元,因为他们把面包看作一种能带来幸福感的食物。
![]()
©图片源自小红书 Haloyingli是小薇
与此同时,一种类似追星圈的风气也在面包圈里蔓延开来,不同品牌甚至形成了各自的“粉圈”。
手作圈流传着一条秘籍:冷冻即永久。只要及时把面包冻起来,保质期就能无限延长。这些冻得硬邦邦的面团也被戏称为“僵尸面包”,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专门低价回收。
不过有人吃了四年手作面包后发现,它对减肥的效果其实并不明显,更多只是在想吃高热量甜品时起到替代作用。社交平台上各种避雷帖、互相吐槽的现象屡见不鲜。
![]()
©图片源自小红书 奔跑的五花肉
03
狂热粉丝爱上主理人新品
有些面包品牌死忠粉会像追星打榜一样,定时定点蹲守主理人的上新直播,不仅自己买买买,还要在社群里号召大家一起"冲销量"。
这些面包爱好者们开发出一套独特的"粉圈黑话":把抢购称为"上车",把等待发货叫做"养包",把交换闲置面包称作"换娃"。
每当有新品上市,粉丝群里就会掀起一阵"晒单风潮",大家比较谁抢到的品相最好,谁最先收到货,仿佛在比拼某种特殊的荣誉勋章。
![]()
©图片源自小红书 宇宙无敌大Cindy
有些狂热粉丝甚至会坐高铁跨省探店,只为了第一时间尝到某位网红主理人的新品,并在社交平台打卡认证。
这种狂热也催生了"代购"业务,一些当地粉丝会提供有偿代买服务,帮助外地粉丝购买限量款面包并通过冷链邮寄。
与此同时,不同面包店粉丝之间还会产生微妙的"鄙视链":买手工窑烤的看不上买普通欧包的,追捧天然酵母的看不上商业酵母党。
![]()
©图片源自小红书 小小小羊糕
主理人们的个人魅力也成为粉丝讨论的焦点,有人因为欣赏主理人的创业故事而成为忠实顾客,这种情感联结远超普通买卖关系。
限量发售策略更是加剧了这种狂热,很多店铺采用"饥饿营销",让每次上新都变成一场手速与网速的较量。
有趣的是,这种粉圈文化也催生了一批"面包测评博主",他们通过专业的面包切面展示、口感描述,在圈内拥有相当高的话语权。
最终,手作面包不再只是食物,而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和身份象征,承载着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与圈层认同。
![]()
©图片源自小红书 草莓奶油喵
04
高品质与可及性间找平衡点
说到底,当年轻人愿意为一条上百元的吐司买单时,他们购买的早已不只是面包本身。
这些散发着麦香的作品,既是社交平台的硬通货,也是生活方式的宣言书,咬下一口用法国面粉和天然酵母发酵的手作面包,获得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种"我值得更好生活"的心理慰藉。
![]()
©图片源自小红书 琦琦Séraphine
面对不断"膨胀"的面包价格和愈演愈烈的"粉圈"文化,我们或许该思考:当烘焙逐渐脱离日常饮食的范畴,变身成带有奢侈品属性的情感消费,这门生意能否持续温暖我们的胃与心?
未来的面包市场,可能需要在高品质与可及性之间找到更理性的平衡点。
![]()
©图片源自小红书 用户8888
![]()
全球烘焙指南《不如见一面》
十城首秀来上海啦!
10月13日,
我们把“万能爆品模板”直接搬到现场——
世界冠军讲解
营销导师现场拆运营套路
还有神秘嘉宾空降送福利
想一次把配方+流量+变现全带走?
扫码添加客服,拉你进上海站专属群,
名额有限,不要错过!
![]()

![]()
▲2025年最火爆的技术营销攻略,直接给省下一万块!
![]()
▲本周烘焙热搜|星巴克关闭全球第一家烘焙工厂,恒天然预测出新西兰年度原奶价格,秋冬烘焙趋势一览
![]()
▲月饼卷疯了!老字号口味 vs 新势力猎奇,谁更离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