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邱紫彤
![]()
老人误食野生蘑菇呕吐不止,去医院被诊断为“白毒伞”中毒。近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武汉长江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经紧急救治后老人转危为安。9月29日,老人顺利出院。
李爹爹今年65岁,家住武汉市长江新区阳逻街江堤村,9月22日,他出门遛弯时采了一簇白色小蘑菇,带回家清炒食用,当天没有感觉不适。第二天一早,他突然呕吐不止。家人紧急将其送至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急诊科救治。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其肝功能明显异常——诊断为“白毒伞”中毒,“再晚一步,肝肾可能遭受不可逆损伤。”急诊科主任朱烨说。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李爹爹的相关指标恢复正常,9月29日,他顺利出院。
朱烨介绍,李爹爹的经历并非个例,急诊数据显示,每年这一时期,因误食毒菇送医的病例明显增多,且多为“全家集体中招”,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核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接触、不食用不明野生蘑菇”。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朱烨建议,一是不采摘,无论在山林、公园、田间,只要不认识、不确定种类的野生蘑菇,坚决不采摘,避免因“好奇”或“想尝鲜”埋下隐患。
二是不购买,不购买流动摊贩、农村集市上来源不明的野生鲜蘑和山珍蘑菇,这些蘑菇未经专业鉴定,安全性无法保障;如需食用蘑菇,选择正规超市、菜市场售卖的常见品种(如香菇、金针菇、蟹味菇、杏鲍菇等)。
三是不食用,家庭聚餐、户外露营时,坚决不食用他人赠送或自行采摘的野生蘑菇;教育儿童、老年人,切勿因“看起来好吃”或“别人说能吃”就轻易尝试。
朱烨强调,不同毒蘑菇含有的毒素类型不同,中毒症状和发病时间也有差异,胃肠道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精神型症状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幻觉(如看到小人、动物)、烦躁不安、嗜睡等,肝脏损伤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皮肤、眼睛发黄)、肝肿大、肝衰竭等(此型最凶险),溶血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呈酱油色)、贫血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出现都需立即就医。
朱烨特别提醒,一旦怀疑自己或家人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无论症状轻重,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立即催吐,减少毒素吸收;携带样本,助力医生诊断;拒绝“偏方”,立即送医;告知病史,配合治疗。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等)的人群,对蘑菇毒素的耐受度更低,中毒后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日常生活中需格外注意。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