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开始修筑富锦要塞阵地。地位于富锦县城东南方的乌尔古力山,地位于富锦县城南部。山上修筑了大量的永久工事碉堡、掩蔽部、指挥所、观察所、地下工事。整个要塞介于日军东部主攻正面和北部正面的持久防御作战地区之间,又离边境较远,其作用是以防御为主。乌尔古力山地区在三江平原中心,居高临下,北临松花江,成为日军东北正面战略方向上防御苏军进攻,封锁松花江,西控富锦城区,扼守三江口通往佳木斯和哈尔滨航线的屏障,成为一艘陆地上的不沉航空母舰。富锦城区近郊阵地则是阻挡苏军从松花江登陆进攻的另一重要阵地群。
 ![]()
20世纪三十年代未,正值二战打得如火如荼。日本鬼子为了防止苏联红军南下,决定在中国富锦东山修建防止苏联进攻要塞。日本侵略者在黑龙江省富锦东山开始了这项秘密工程。日军从国内调来各路专家,运来大批军需物资,还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地抓来、骗来数万名中国劳工。这些劳工中,有的是抗日联军的俘虏,有的是当地的穷苦百姓,还有不少是从内地抓来的无辜群众。
 ![]()
富锦东山要塞在侵华日军要塞群中属于最晚一批修建的,但其功能和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是当地侵华日军战争指挥中枢,兼保障日军陆航飞行部队和陆军野战部队的后勤储备型要塞,号称陆地“航空母舰”。这座要塞主要由盘山道、明碉暗堡和地下工事三部分组成。108座混凝土修筑的明碉暗堡,坐落在山顶要害处,
 ![]()
为了修建这座要塞,侵华日军投入了4个工兵大队和数万劳工。他们把劳工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每个区下面又分成几个棚,每个棚住100多号人。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日军还派了小队看守,在日军的残酷奴役下,劳工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劳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少人累死在工地上。而当工程完工后为了保守秘密,侵华日军竟将许多劳工秘密处死,在山下形成了“万人坑”,2万多名中国劳工的生命就此消逝。
 ![]()
富锦要塞主体工程大约在1939年至1944年竣工,配套工程到1945年侵华日军撤离时尚未完成。1945年8月初,苏联对日宣战,8月14日下午,苏军包围了富锦东山(乌尔古力山)。侵华日军凭借山上工事负隅顽抗,但终究无法阻挡正义的力量。经过激烈战斗,8月15日乌尔古力山守敌被击溃。侵华日军在撤离前对富锦要塞地下工事进行了严密伪装,据被俘人员供述,他们从洞内向洞外回填沙石,然后用水泥浇灌封闭,再回填沙土,并在上面植树种草,使要塞与山岭浑然一体。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组织专业机构运用现代探测技术对富锦要塞进行了多次探查,但至今富锦要塞“谜团”仍未解开。目前,仅有乌尔古力山上的暗堡记录着那段人类不堪回首的战争历史。
如今,富锦要塞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虽然岁月的风雨已经将它的表面侵蚀得斑驳陆离,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却永远不会被磨灭。它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康 石)
![]()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 《决战黎明》 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