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零点五分,你真打算一个人钻过去?”副班长陈聪压低声音问。夜风裹着硝烟味,陈全钢点了点头,仅仅回了两个字:“必须。”对话短暂,却把那天夜里的情势勾勒得淋漓。
2月17日清晨,广西边境上空刚泛出鱼肚白,炮声已把山谷震得嗡嗡作响。前线指挥所突然收不到815高地的呼机信号,连长心里一沉——那是突击排最后的通信线。通讯兵两次冲刺都折在去路上,战事像弹簧,越压越紧。就在焦躁蔓延时,陈全钢拖着刚拆线的吊瓶,自告奋勇顶了上去。用连长的话说,他是新兵蛋子里唯一“敢往枪口上撞”的。
![]()
别看他才入伍半年,这小子是真把军营当成了舞台。出生于桂林灵川,家里书香味浓,父亲教书,母亲务农,每到吃饭时间,屋外是稻香,屋里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而那些字里行间的英雄,反倒让他坐不住。高中开始,少年脑袋里就蹦着一个念头——当兵,比上大学带劲。硬是割掉扁桃体、瞒着家人跑完整个体检流程,这股狠劲后来成了他的标志。
入伍后的“三件宝”——56式步枪、水壶、工兵铲——他练得飞快。白天射击训练,夜里摸黑勘察地形,别人嫌累,他却像打了鸡血。有意思的是,指导员数次提醒“别飘”,他总憨笑一句:“多看一眼地形,关键时刻救命。”没人料到,这话很快就应验。
对越自卫反击战在2月17日破晓打响。连队拿到的首条指令是拔掉815高地,掐住敌军腰线。上午进攻顺利,战旗插上山顶,仅过了半天,越军调来迫击炮,阵地瞬间成了孤岛。突击排成了“钉子户”,也成了全师最先断线的单位。
![]()
下午3点,连长第一次派通讯兵穿插,士兵刚出壕沟就被12.7机枪逼得趴下。七点再试,炮弹像不要钱一样倾泻,黑烟夹着火舌,通讯兵只摸出去五十米便没了声息。指挥所里能听见弹壳滚动的清脆声,却听不见815的回话,空气里全是压抑。
就在此时,陈全钢提出第三次尝试。他分析得头头是道:敌人火力集中在南坡和主沟,北侧次生林地表凹凸,可掩可藏;夜晚山风急,可掩盖脚步;封锁线前移间隙必有缝隙可钻。连长听完仍犹豫,毕竟他才出院,肺部还没完全恢复。可再拖下去,排里三十多条命可能全搭进去。权衡数秒,连长咬牙批了条子:不许恋战,探明情况即回。
日落之后,北坡温度骤降,浓雾给了两人天然屏障。前一百米,陈聪负责警戒,陈全钢在后摸索路线。短促的风声夹着树叶沙沙,就像敌哨兵急促的呼吸。两人趴在湿滑的草丛里一米一米挪动,那种压迫感,不在前线的人很难体会。
离越军外哨不到一百米时,意外来了:天边一枚照明弹划破夜空,地面瞬间雪亮。越军随即开枪搜索,火力带像钢刷扫过地面。陈聪下意识扣扳机,被陈全钢按住,“不能暴露,任务最重要。”风声再起,两人才利用草木掩护挪到侧翼,险之又险。
![]()
摸到山腰,按惯例先吹暗号,回应却迟迟没来。两人意识到高地情况生变,于是采用五米间隔交替前进。等他们钻进阵地掩体,才发现这里已换了主人——越军留了三人操机枪,外加几条备用弹链。新兵的心跳都要冲破耳膜,陈全钢却冷静得离谱,他朝陈聪打了个手势:你退,我留下。陈聪愣住,他低声补一句:“我要给他们点颜色。”
随后,他俯身潜到暗堡侧壁,拔出72-2手榴弹,拉环,塞入射孔,转身即撤。轰鸣声翻滚,山顶的枪声瞬间短缺。暗堡毁掉的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方位,大批越军从山脚蜂拥而上。陈全钢边撤边打,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与夜色掩护,与追兵拉扯成拉锯战。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是唯一属于他的个人战场。他把自己嵌进山石缝隙,饿了嚼几根山草,渴了挖泥滤水。越军试图摸索他的行踪,反被一连串冷枪耗掉十一条人命。那支56式步枪陪他熬过昼夜,枪管都被烤得发红。他等风声一小时,移动五十米,再躲进下一个暗角,体力几乎榨干,却硬生生摸回了连部防线。
![]()
见到连长那一刻,他整个人像从泥沼里爬出来,浑身血泥和火药味。他报告了高地失守、突击排南侧转移以及敌军兵力调度。信息送达,部队迅速调整火力,第二天傍晚夺回了815高地。事后统计,仅凭一己之力斩获十一名敌兵、炸毁一座暗堡,新兵陈全钢在作战记录里写下了自己最浓重的一笔。
遗憾的是,2月26日的拔点战斗中,他为掩护排友撤离,被一枚跳弹击中胸口,终年21岁。队医赶到时,他只留下一句气若游丝的话:“告诉家里,我没丢脸。”
战后,陈全钢列入一等功臣名册,烈士证书随军人事处送到桂林灵川的老宅。老父亲握着那张带红章的纸沉默许久,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孩子,果然没后悔当兵。”
![]()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815高地的暗堡残迹依旧,山体弹痕清晰可见。战友们常在升旗仪式后提起他——那个刚进连队就把战术图背得滚瓜烂熟的小个子;那个两天两夜嚼野草也不肯扔下步枪的新兵。他的故事并非传奇,而是边境线上千百名普通士兵的缩影:任务压身,恐惧在前,可当命令下达,他们总有人选择悄悄站出来。不得不说,这种勇气,比钢铁还硬。
有人问,陈全钢到底害怕过没有?答案或许藏在那个夜晚的对话里。“必须”两个字,既是冲锋路上的压舱石,也是新兵骨子里的倔强。越南丛林寂静无声,但那股热血至今仍在军史里滚烫。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