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新闻时,看到一个扎心的画面:民政局门口,离婚窗口排成长龙,结婚登记处却冷冷清清。年轻人说结就结,说散就散。更狠的是,干脆不婚不育,“一个人潇洒到老”。等他们熬到六七十岁,社会会变成啥样?
![]()
01
日本已经先演了一场给我们看。
七十年代经济黄金期一过,年轻人发现,买房要一辈子攒钱,工资没涨,物价蹭蹭上去。有人干脆放弃结婚生子,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到2005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26,堪称断崖式下滑。
![]()
东京地铁里,不难看见四五十岁的大叔拎着一份便利店便当,回家对着空荡的出租屋吃晚饭。终身未婚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人连伴侣都没有。
就业市场却出现奇怪的红利。企业求人求到嗓子哑,招聘会像“抢人大会”,高中毕业生就能拿到9000元工资,本科生更高,还带住房补贴。
![]()
听着挺美?但背后是残酷现实。养老机构护工紧缺,三个人要照顾三十位老人,吃顿饭能等一个小时。更残忍的,是“孤独死”成了社会常态。每个小时就有几位老人独自死去,没有子女、没有伴侣,最后的陪伴只有电视机闪烁的光。
![]()
02
再看咱们,结婚登记数一路滑落,2024年上半年才343万对,比十年前少了大半。离婚率却越来越高。很多人索性一句话:不婚不育,轻松自在。
说实话,账一算就明白。央行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均存款3.6万元,一套房动辄几百万,彩礼、婚礼少说也要十几万。靠父母还行,靠自己几乎没戏。有人调侃:“现在连养只猫都嫌贵,更别说养孩子。”
![]()
消费市场变化很快。母婴店关门改卖宠物用品,儿童乐园转型做老年活动中心,学区房也不香了,大户型降价都没人接。
劳动力缺口也在逼近。想象下十年后,工厂里招工要喊出“月薪过万+包吃住”才有人来。外卖配送费节节攀升,普通人可能点不起外卖。科技公司里,五十岁的程序员还在通宵写代码,因为没有年轻人接班。
![]()
养老的负担更直观。以前五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十年后可能只有两个人来撑。私立养老院一个月上万,普通家庭根本消费不起。结果就是延迟退休越来越普遍,老年人还得继续上班。
03
所以应该怎么办?
喊口号没用,关键要让年轻人有底气结婚生娃。房价是最大的问题。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得吓人,年轻人根本买不起。要解决就得让房价合理,大力建保障房、廉租房,降低门槛。
![]()
其次是育儿支持。北欧的经验值得学:尿布补贴、母婴室、弹性工作制、社区托育中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生娃不再意味着“掉队”,年轻人自然不抗拒。
观念上,父母那代人也在转变。不少七零后爸妈已经说了,不会催婚催生,孩子开心最重要。就像那句话:婚姻不是必答题,孩子也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但话说回来,光嘴上喊自由不够。到了老年,健康和存款才是真正的底气。身体好、有点积蓄,独居也能体面。身体差、没钱,就算儿孙满堂,也可能孤独。
更深一层的隐忧,是社会创新力。年轻人减少,高校课堂空空荡荡,有些冷门专业学生比老师还少。科技发展速度可能因此放慢。没有新鲜血液,社会活力就打折。
![]()
民政局的冷清与拥挤,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年轻人不婚不育,不是任性,而是被现实推着走。幸福从来不是靠别人安排,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能撑得起生活。
未来三四十年,中国会不会走向日本那样的孤独老龄化,不在于年轻人有没有责任感,而在于社会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敢于结婚生子的环境。
![]()
人口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的命门。想让未来不至于冷清,今天就得替年轻人卸下重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