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在9月29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胥高远介绍说,加快构建现代水网,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是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
据介绍,2022年,《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出台,2022-2024年,全市共实施现代水网建设项目117项,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共争取上级资金33.81亿元。通过现代水网工程的实施,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防洪排水能力大幅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也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安全存在明显短板、水生态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水智慧水平亟需提升等问题。
为此,东营市全面深化水务领域改革,全力补齐全市现代水网体系短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时,紧抓上级编制“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大机遇期,结合国家、省、市现代水网规划,全力谋划储备一批成熟度高、可行性强、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水网项目,为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水支撑保障。
预期到2030年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增水库蓄水能力1.12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新增南部客水调水量4000万立方米;长江水供水范围扩展至中心城区,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重点易涝区域全面整治,中心城区新增自流排水能力100立方米/秒、强排入河能力50立方米/秒,改造提升沿海防潮堤106.69公里,主要河道防洪标准稳定达到城区100年一遇、其他地区20年一遇。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引调外来客水作为河道补充水源,进一步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智慧水务系统更加智能,防汛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城乡供水管理等业务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区重点河段、水系闸坝及泵站实现科学监测全覆盖。
针对全市水务领域现实迫切所需,东营市水务系统将紧密结合上级政策支持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全市供水保障、防洪减灾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体系,重点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工程、中心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城市水源保障工程、水环境提升工程、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智慧水务提升工程等六大类工程111项重点项目,总投资321.88亿元。其中,2025年共实施项目35个,工程总投资1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8亿元;“十五五”期间共实施项目87个,总投资274.71亿元。
聚焦防潮安全,实施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工程。针对近年来东营市风暴潮易发多发、防潮堤未形成封闭防潮体系以及部分堤防不达标问题,按照“一体规划、分期建设、形成闭环、筑牢屏障”的思路,与交通、文旅等部门一体谋划、一体包装、一体推进防潮堤改造工程,在打造完整封闭的沿海防潮屏障基础上,合力打造集防潮、交通、旅游、生态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廊道。2025年,继续实施东营开发区防潮堤建设工程;“十五五”期间,逐步实施中心城防潮堤、黄河以北防潮堤、东营港防潮堤等4项改造提升项目,共计新建改造防潮堤106.69公里。建成后,东营港防潮堤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其他防潮堤达到50年一遇标准。
聚焦防洪安全,实施中心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按照“南北分洪、中部贯通、控制水位、片区整治”的思路,实施“一增两减”工程,在城区南部,扩建徐州路水系,将广利河向南分洪至支脉河能力由45立方米/秒提升至90立方米/秒,减轻广利河行洪压力;在城区北部,实施河道连通,实现溢洪河向北分洪至永丰河,增加泄洪流量100立方米/秒,减轻溢洪河行洪压力;在城区中部,沿黄河路向东开辟涝水快速外排通道,新增自流入河能力100立方米/秒、强排入河能力50立方米/秒;同时持续推进市一中、锦华片区等5处重点易涝区域改造,精准解决低洼区域排水问题。2025年,实施黄河路水系连通等10项工程;“十五五”期间,拟实施支脉河上游防洪治理等26项工程。同时,建立健全联排联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道、水系、湿地的调蓄作用,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聚焦供水安全,实施城市水源保障工程。在城区东部,恢复利用广南、广北等大中型水库,增加有效库容2.1亿立方米,配套建设广北水厂,同时逐步实现广南水库-广北水库-永镇水库-一村水库互联互通,增加调蓄调配能力;在城区中部,将长江水调引至耿井水库,配套建设东营区工业水厂,保障胜利电厂、史口工业园及高新区等工业园区用水;实施南水北调北分水口改造,恢复13立方米/秒引江能力。同时,加强雨洪水资源拦蓄利用。2025年,实施广北水库除险加固等14项工程;“十五五”期间,拟实施广南水库提质增效等36项工程,实现黄河以南地区长江水全覆盖,构建城市引黄引江“双水源”格局。
聚焦水质改善,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重点实施4项工程,即,实施中心城水生态治理工程,以小清河、支脉河为水源,在市域西部开辟一条南至淄河、北至广利河的水系连通通道,贯通沿线淄河、小清河、支脉河、广利河等13条主干河道,实现东营市黄河以南区域主要河流水系南北向连通,从源头补给河道生态用水,年调水量约4000万立方米,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沿线河湖水质,形成“通水-补水-活水-净水”的治理链条,实现“一渠清水向北流”,推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同时兼顾汛期分洪及沿线农业灌溉,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目前,已完成广饶段(小清河-支脉河)工程并通水使用。计划投资3亿元,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段工程。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提升工程,对广利河、溢洪河沿线建筑小区统一开展排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步伐,对部分管网老化破损及近几年新发现的错接混接问题进行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今年完成全市7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十五五”期间,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中心城内水系循环及水质提升工程,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逐步改善内水系水生态环境,今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3项工程,“十五五”期间,拟实施中心城水生态治理等8项工程。
聚焦开源节流,实施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节流方面,加快灌区现代化改造,今年实施麻湾灌区广饶片区配套改造工程等4项工程,“十五五”期间拟实施麻湾灌区现代化改造等7项工程;同时,加大推广田间微喷灌等设施农业及水肥一体化建设,节约农业灌溉用水,促进灌区增产增收。开源方面,今年实施利津县再生水利用等3项工程,“十五五”期间拟实施东营港海水淡化二期等5项工程,保障东营港、河口蓝区等重点工业产业园区用水。增效方面,大力推进海水淡化与制盐、提溴配套建设工程,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推进微咸水用于大闸蟹等生态养殖,节省水资源指标。
聚焦数字孪生,实施智慧水务提升工程,为新阶段东营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驱动。(大众新闻记者 张园园 李小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