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浪潮涌,江淮风正劲。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实,一条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出台,激发着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锚定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目标,坚持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紧盯“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持续发力,坚持运用“七未”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郑蒲港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取得了积极成效。
答好“创新之问”,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锚定每一件关乎发展的事项稳步向前。围绕答好“创新之问”,郑蒲港新区将持续运用“七未”理念统筹发展全局,以“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为重点,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更大力量。
![]()
加快项目建设,筑牢发展根基。日前,走进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现场,只见桩机高耸,运输车往来穿梭,现场一片忙碌,该项目正在进行地基基础、配套道路管网施工,10月上旬将进行钢结构首吊。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是马鞍山市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工程,也是郑蒲港新区深化产业升级的关键布局。该项目将建设研发中心、智能化厂房及配套体系,打造集研发、生产、仓储于一体的智慧工厂标杆。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台智能叉车的生产能力,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答好“创新之问”,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郑蒲港新区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意识,紧盯项目建设时间任务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七未”理念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密切关注企业投资意向,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转化;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作用,实行“周调度、周分析、周督办”,逐步构建项目从招引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
强化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自成立以来,已建成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的科研体系。“郑蒲港新区瑞声科技的膜材料、磁性材料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南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大研究院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与郑蒲港新区2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技术开发合同。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自承接郑蒲港新区孵化器运营工作以来,充分利用高校优质人才、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经验,努力将郑蒲港新区孵化器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下一步,该研究院将引进人工智能实验室,进一步加大企业招引和孵化力度,不断提升孵化器能级。
答好“创新之问”,必须推动科技产业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郑蒲港新区将持续发挥科创平台作用,依托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共建科技研究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同时结合企业需求,匹配科创要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郑蒲港新区还将依托南京大学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人才培养交流,不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招引力度,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着力为人才创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扩大对外开放,激活“发展动能”。日前,位于马鞍山综保区的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
“今年订单需求快速增长,预计下半年还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该公司装备车间主任丛飞表示,目前公司正全力布局海外市场,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外贸订单不愁。
据了解,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是马鞍山综保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新能源叉车关键结构件及整车的企业。目前,企业正开足马力,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众力智能的蓬勃发展,正是马鞍山综保区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答好“创新之问”,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全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郑蒲港新区将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区镇融合”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激发天门控股集团市场化活力,全力搭建“小政府、大企业”的管理体系。郑蒲港新区还将充分放大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联动创新区等开放平台,借助码头、铁路等优质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等业态,推动外贸进出口额、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双提升”;加快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和综合砂利用,加密班轮航线,拓展货源渠道,深入推进与合肥市、省港航集团共建“飞地港口”,持续加强与合肥、滁州等周边货源联系对接,争取更多货物从郑蒲港“皖货出海”,奋力推动码头吞吐量、铁路货运量实现“双突破”。
![]()
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安徽省富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贴片电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自2020年正式投产以来,该公司订单持续增长,用工进一步增加。“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公司的用工需求,通过协调新区相关部门,帮助我们成功招聘100多名工人,有效解决了用工难题。”该公司总经理周海生说。
近日,在郑蒲港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王孝伟手持崭新的营业执照,对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提供的“一件事”集成服务连连称赞。针对开超市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郑蒲港新区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破市场监管、消防、住建等部门的数据壁垒,通过系统互联互通与数据智能核验,将开办超市涉及的多项审批业务整合为“一次申报、一网通办”,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来不来,靠的是营商环境。答好“创新之问”,必须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郑蒲港新区将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紧紧围绕“为企优环境”目标,抓实服务企业各项举措,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强化为企服务考核、完善领导干部包保制度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支持,持续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办好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底色”。日前,在郑蒲港新区创业园,返乡创业者李成福对“拎包入住”式厂房赞不绝口。“这里不仅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还帮我们对接政策申报、设备共享、财税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创业路上省心又安心。”
同样称赞郑蒲港新区服务的还有大货车驾驶员。“以前跑长途,等货装卸时只能在车里凑合,现在有了‘家’,不仅能喝热水、吃热饭,还能洗上热水澡,我觉得特别赞。”日前,司机李师傅在体验“大货车司机之家”的服务后连连称赞。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郑蒲港每日往来货车超百辆次,司机群体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生活保障难等问题长期存在。郑蒲港新区聚焦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港口核心区域建设集休息补给、诉求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货车司机之家”,提供24小时免费休息区,并配备食堂、浴室、洗衣机、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等。
答好“创新之问”,必须把民生的温度作为发展的标尺,持续书写暖心的民生答卷。郑蒲港新区将全力惠民生、增福祉,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四合一”、农村供水一体化、郑蒲港医院等项目建设,依托皖江工学院、淮航技校等资源,推进“订单式”“定向式”劳务输转,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深入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新增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
答好“创新之问”,郑蒲港新区将以争先创优的姿态、拼搏进取的劲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力往前赶,于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属于新区的创新答卷。
来源: 中安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