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7日,伊朗革命卫队少将萨法维在电视采访上轻描淡写地丢出一句话,却在中东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说,在今年6月那场长达12天的军事对抗中,伊朗导弹精准打击了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至少16名以色列飞行员当场丧生
这不是冷数据,而是以色列空中力量的精英核心。更微妙的是,萨法维话锋一转,声称“伊朗并非孤军作战,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大国的帮助”。
这番话,既像是胜利者的总结,又像是在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伊朗,不再是那个只能靠代理人打游击的角色了。
精准打击的背后
伊朗和以色列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谁也没想到,这次伊朗会打得这么“准”,还打得这么“狠”。
6月初的那场“12日战争”,虽然没有被联合国正式冠名,但对中东局势的冲击,堪比一场地震。
起因其实早有伏笔:从春季开始,以色列对伊朗在叙利亚、黎巴嫩的军事存在频频出手,7月哈马斯高层在德黑兰遇袭,9月又有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在以色列空袭中丧命。
按理说,这种零敲碎打的冲突早已司空见惯,但伊朗这次不再仅仅是抗议、谴责,而是直接用导弹回应。
6月的那12天,伊朗发射了上百枚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以色列中部的军事设施。其中最致命的一次,就是对内瓦蒂姆空军基地的袭击,这是以色列空军的命脉,F-35、F-16等主力战机都在此部署。
9月27日,萨法维少将首次公开证实:那次打击造成至少16名以色列飞行员死亡。这不是普通士兵,这是驾驶现代化战机的技术骨干,是空军战力的核心。
用一句话说,这一波打击等于“斩首了以色列的一部分空军”。
而整个袭击行动,并非一时冲动。从导弹发射的时间点,到攻击目标的选择,再到突防手段的组合,伊朗显然不是“胡乱开火”,而是有计划、有情报、有技术的“定点清除”。
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打击”,不是打给媒体看的,是打给对手心里去的。
“大国帮助”让中东更复杂了
但真正让这次冲突超出军事范畴的,是萨法维那句暗藏玄机的话,“我们在战争中得到了大国的帮助。”
这句不长不短的表态,把本来就“水很深”的中东局势,又往深海推了一把。大国?谁?虽然伊朗没点名,但紧接着提到“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协调”,这基本已经是默认答案。
俄罗斯近年来在中东的布局越来越积极,尤其是在叙利亚战场,与伊朗的配合早已不是秘密。这次“12日战争”中,有分析认为,伊朗部分导弹的导航系统、情报支持,甚至可能的电子干扰能力,都有俄罗斯“技术背书”的影子。
而美国这边的反应,则显得有些尴尬。当时正值选战白热化阶段,特朗普政府虽然高调表态“坚定支持以色列”,但具体行动却极为克制。
军事上没有实质介入,外交上也尽量“降温处理”。甚至有美方官员称,伊朗袭击“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试图用语言淡化事态。
换句话说,这场冲突里,以色列“挨打”了,美国“不太动”,俄罗斯“可能出手”,伊朗“打得漂亮”。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家摩擦,而是一场多方势力在中东暗中较劲的“代理博弈”。
而对于伊朗来说,这次不靠哈马斯、不靠真主党,自己亲自下场打出战果,还顺带放出“大国支持”的信号,既是实力展示,也是战略博弈的一环。也就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再只是一个被动防御的国家,我们也可以主动出击,而且,有朋友撑腰。
军事对抗的逻辑正在改变
这次伊以冲突,和几个月前的印巴空战,其实有着相似的“时代特征”:小规模、精打击、高效率、强信号
5月的克什米尔上空,巴基斯坦用歼-10C战机击落了印度空军的“阵风”,一度传出“7比0”的战绩,震惊外界。而在6月的中东,伊朗用导弹打掉以色列16名飞行员,也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这两场战事都没有全面升级,但都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影响。背后的共同点是:非对称作战。不一定要数量多、体量大,只要打得准、选得对、信息灵,就能让对手防不胜防。
而且,这些冲突中,双方都刻意“留有余地”。比如印巴都没有越过核红线,伊以之间也都避开了民用目标。大家都在打一种“有限战争”,不求你死我活,但要让对方“疼得记住”。
更有意思的是,大国的角色正在从“直接干预者”变成“幕后玩家”。巴基斯坦背后有中国的装备支持,伊朗这边则暗示俄罗斯在帮忙,而美国虽然嘴上支持盟友,行动上却越来越倾向于“遥控指挥”。
这种趋势下,全球军事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不是谁武器多谁赢,而是谁信息快、战术巧、朋友多,谁就能在复杂局势中占据主动。
写在最后:打仗容易,收场难
16名飞行员死在导弹爆炸中,这场冲突的后果并不轻。但战争最难的,从来不是开火,而是收场。
伊朗这次用导弹说话,也许争取了战略主动,但也把自己推到了更复杂的地缘位置上。以色列绝不会就此罢休,美国的态度虽暧昧,但并不代表不会突然“变脸”。
而“俄罗斯因素”的公开化,也意味着中东未来的每一场风吹草动,都将牵动大国神经。
从印巴到伊以,2025年的这些地区冲突正在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国际军事平衡正在重塑,谁也不再是绝对赢家,谁也不敢轻言退场。
战争不是游戏,打一次容易,想彻底停下来,难得多。对中东来说,这场“12日战争”可能已经结束,但它留下的涟漪,还会在更广阔的地缘空间里持续荡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