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女篮亚俱杯决赛开打,中国广东女篮对阵日本富士通红浪队、决赛开场前,几乎没人看好广东女篮。数据显示,日本富士通红浪队前三场比赛场均能轰下112分,而广东队只有85.3分。两分球、三分球和罚球命中率全面落后对手。
就是这样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却以广东女篮28分大胜告终。
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冠军争夺战,更成为两种篮球理念的正面交锋。郑薇用实战证明,她的战术体系在对阵日本球队时明显优于宫鲁鸣和李建新指导的国字号队伍。
![]()
决赛伊始,双方迅速进入高强度对抗节奏。日本富士通红浪队凭借其惯有的灵活性和外围试探,与广东女篮展开缠斗。首节比赛呈现出低比分僵持态势,双方在防守端均投入大量精力,导致进攻效率不高,比分交替上升且多次打平。战至首节尾声,广东女篮仅以18比16的微弱优势领先,分差始终未能拉开。
![]()
经过首节试探,广东女篮在主教练郑薇的针对性部署下,于第二节实现爆发。球队明显加强防守压迫性,并加快攻防转换速度。本节成为全场关键转折点,广东女篮打出一波凌厉的进攻高潮,单节以23比11的比分净胜对手12分。
半场结束时,领先优势一举扩大至41比27。这一阶段的胜利得益于成功的战术执行,特别是对日本队核心后卫的有效限制,以及杨舒予等球员在攻防两端的全面贡献,使球队彻底掌握比赛主动权。
![]()
易边再战,广东女篮延续火热状态,未给日本队任何喘息机会。球队在第三节再次打出15比4的攻击波,将分差扩大到66比42,领先优势达到24分。广东女篮在防守端持续施压,导致日本队进攻效率骤降,进攻组织屡受挫。
广东队进攻端多点开花,杨舒予、黄思静等球员持续得分,团队配合流畅,完全掌控比赛节奏。本节比赛展现了广东女篮的持久统治力和战术纪律,彻底击溃对手反扑企图,使比赛结果失去悬念。
![]()
进入末节,广东女篮并未松懈,继续稳扎稳打扩大战果。尽管日本队试图追分,但面对巨大分差已难挽败局。广东女篮牢牢控制场上局势,最终将比分锁定在95比67,以28分优势夺得冠军。
全场球员数据亮眼,杨舒予砍下最高的23分并完成2次抢断,黄思静贡献20分,杨力维作为首发后卫贡献16分5篮板6助攻、陈明伶12分10篮板7助攻。
广东女篮全场三分球36投18中,命中率高达50%,用日本队最擅长的方式击败了对手。
![]()
能力强的后卫打首发是郑薇与宫鲁鸣的第一个区别。郑薇坚定地让杨力维担任首发后卫,并给予后卫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宫鲁鸣在亚洲杯却让表现糟糕的李缘场场首发,能力强的杨力维和王思雨只能打替补。
郑薇的“不崇拜双塔”理念与宫鲁鸣形成鲜明对比。她引进的外援身高都在1米75到1米8之间,坚持打小球战术。而宫鲁鸣和李建新则崇尚高塔阵容,喜欢打阵地战。
![]()
郑薇的“以快制快,以三分治三分”策略针对日本队的特点非常有效。她不让日本队发挥快速转换和三分球优势,而是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三分还击。
相比之下,宫鲁鸣在面对日本队时战术僵化,坚持打内线、喜欢打两分,导致球队在亚洲杯连续输给日本队。
而郑薇的战术理念更符合国际篮球发展潮流,日本女篮的小球三分战术体系已经证明是现代篮球的方向,而过分依赖内线和阵地战的打法相对落后。
![]()
在用人方面,郑薇更注重球员特点和战术的匹配度。她让杨舒予专项防守对方核心后卫,有效限制了对手的进攻组织。同时,她善于发挥球员特长,不束缚他们的手脚。
相比之下,宫鲁鸣推行“去明星化”策略,削减了王思雨等核心球员的上场时间,导致球队打硬仗时无人能站出来。他还把控卫当成“搬运工”,要求球过半场就必须传给内线,限制了后卫的创造性。
郑薇注重新老球员的融合,她在广东队延续了中国女篮时期的成功经验,强调体系稳定性而非推倒重来。这种温和迭代的建队思路明显比激进的换血政策更见成效。
![]()
郑薇的战术灵活性在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可以根据对手特点随时调整战术,如对阵日本队时采用“以快制快”策略,而面对法国队时则变阵狂投24个三分球。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正是目前中国女篮最需要的。
比赛结束后,李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再次被球迷想起:“看到郑导还是像见到妈妈一样,非常亲切。”
这句话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师徒情深,更是一位教练如何真正赢得球员心的秘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