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引燃枯枝却无人察觉,珍稀鸟类迁徙轨迹难追踪 —— 传统森林防护中,防火靠人工巡护效率低,生物监测依赖红外相机有限。而西安神明电子的智能监测转台,正以 “防火 + 监测” 一机双能的设计,破解生态守护的痛点。
双能合一:科技设备的生态守护逻辑
1. 防火:15 公里外的 “火眼金睛”
设备集成可见光与红外双光谱传感器,构建 15 公里半径的全域监测网,能精准捕捉 10×10 像素的微弱烟雾,漏报率低于 1%。经智能算法训练后,可区分动物热源与火情。搭配 5G 传输,火点定位误差≤100 米,将响应效率提升 90%。
2. 监测:“物种追踪者”
可见光相机白天可清晰拍摄松鼠尾毛纹理,红外热成像仪夜间能感知 0.1℃温差,捕捉野生动物踪迹。智能算法能识别鸟类及兽种。360 度旋转与 0.01 度定位精度,可全程追踪珍稀物种活动。
3. 适配:极端环境的 “全天候哨兵”
采用 IP67 防护等级与高强度铝合金材质,能在 - 40℃至 70℃、12 级大风中稳定运行。太阳能 + 锂电池双供电设计,即便10天阴雨也能持续工作,完美适配偏远林区。
实战成效:从防火到护种的双重答卷
在某森林公园,设备让火灾发生率下降 76%,为豹猫等物种保住栖息地;某保护区中,它成功记录朱鹮活动,为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某林区,其与无人机协同将扑救响应时间缩短至 2 小时内。非防火期切换监测模式,还在某保护区拍到大熊猫影像,填补监测空白。
当监测转台既当 “防火卫士” 又做 “生态侦探”,西安神明电子正用科技让绿水青山的守护更精准高效。这款山林间的 “多面手”,正在书写生态保护的科技答卷。
![]()
森林防火与生物多样性监测两用,一机多能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