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华北,聂荣臻心里憋得慌,抗战刚结束,晋察冀根据地一丢再丢,部队只好退到太行山,有人说国民党人多,北平附近摆了四十三万兵,傅作义的队伍更让华北这边吃不消,可聂荣臻明白,问题不在人多不多,而在指挥上。
![]()
当时晋察冀能打仗的将领不少,杨得志、杨成武这些聂帅带出来的老部下,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可选将的时候他偏偏撂下一半,程子华、黄克诚的部队调去了东北,郭天民因为意见不合另走别路,最后剩下杨得志、杨成武、陈正湘三人,聂荣臻却没挑最信得过的杨成武。
![]()
原因很简单,杨成武会搞根据地,可对付傅作义这种老狐狸,光会搞根据地不够,得靠真刀真枪硬碰硬,杨得志比他小几岁,早年在115师打过不少硬仗,聂荣臻宁可让部队归刘邓,也要把杨得志留下,就因为他一碰上强敌,反而更敢打,更硬气。
![]()
1947年杨得志刚上任,第一仗就使了个巧招,带兵去打徐水,其实是为了把傅作义的王牌三军引出来,等罗历戎带着人来救,他立马掉头,赶到清风店把这支敌军团团围住,这一仗不仅抓了军长,还顺手拿下了石家庄,一下子把原本被动的局势给翻了过来。
![]()
傅作义很快尝到了杨得志的厉害,后来派35军去救涞水,结果被杨得志切开包围,军长鲁英麟开了枪,两年后平津战役,同样的事又在新保安发生,杨得志带人堵住35军的退路,新军长郭景云也上了吊。
![]()
聂荣臻当年没留着那些亲信,后来看下来,这步棋对了,杨得志靠两场硬仗站住了脚,打仗不是光看资历深不深、感情厚不厚,真本事才顶用,这场华北的棋局,最后全靠指挥和实战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