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北京市发布61项地方标准,其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作为全国首创,构建了覆盖“技术-管理-实验室-随访”全流程的20项核心质控体系,标志着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进入“监测有章可循、评价有尺可量”的新阶段。该批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源地,北京现有12家相关机构,年均开展治疗超6万周期。新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围绕全流程质量监测,明确了质量监测指标、评价内容及数据安全管理等要求,将有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推动优生优育、建设健康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多领域服务标准同步升级。本次发布的标准同时聚焦残疾人托养、洗染服务等民生领域。《残疾人托养机构精神障碍者照护服务规范》特别明确了精神障碍者出现感知、思维、行为异常时的专业照护要点;《洗染企业服务评价规范》要求企业必须明码标价、交易可追溯,并建立健全消费安全监控系统。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标准为产业赋能,无人平台与食品安全标准并进。《无人平台智能感知系统安全分析技术规范》围绕检测准确性、抵御攻击能力等4个维度建立安全指标体系;《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3项标准首次明确低温巴氏杀菌乳工艺参数、焙炒咖啡保质期等关键要求。
在区域协同方面,退役军人事务领域首建统一标准。值得关注的是,《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服务与运行规范》作为全国首个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将推动京津冀三地在军休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标准统一等方面实现深度协同。
截至目前,北京市现行有效地方标准已达2374项,覆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标准基础。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