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
1947年5月11日至16日,蒋介石麾下号称“天下第一师”的整编第74师以身作饵,不料却被华野副总司令粟裕设局,以8个纵队死死包围在孟良崮。74师师长张灵甫绝望地向南京呼叫:“我是张灵甫,李天霞不援救我,黄百韬不援救我,我只好以死尽忠报国了.....”
张灵甫这位蒋介石的嫡系中将师长、国民党的骁将,是如何被毛主席和粟裕将计就计引入包围圈的?又是如何绝望死在孟良崮山顶?
他的死众说纷纭,到底是被华野士兵击毙还是“求仁得仁”自杀,我们根据开国中将陶勇及被俘国民党军官的亲身经历,来揭秘张灵甫的死亡之谜。
![]()
张灵甫
1946年7月,蒋介石集中58个整编旅(师)进攻华东解放区,粟裕指挥3.3万华中野战军大战国民党第一绥靖区李默庵部12万人,七战七捷,威震华东。
而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与张灵甫的整编74师大战于泗县,被张灵甫击退;9月19日又丢了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迫使粟裕率部北进。9月23日,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联合指挥部,共同抵抗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9月25日,陈毅与粟裕在涟水县会师,陈毅握着粟裕的手说:“党内公认,我陈毅是最善打败仗的,这一次你我联手,就是要打它几个胜仗,扭转乾坤。”
陈毅作为我党、我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其胸怀之宽广众人皆知。一个是颇具威望的统帅,一个是战无不胜的战神,陈、粟合兵(共计约11万人),必大有作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自此名扬天下。
毛主席显然对陈、粟两人的长处了如指掌,此时胡宗南率领30余万国民党大肆进攻延安,毛主席主动放弃延安,率800余人转战陕北,在马背上,毛主席电示山东、华中野战军联指:“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蒋介石对此大为恼怒,他指示国民党整编第74师、第26师、第69师、第83师等共计20余万大军,分四路进攻华东野战军,企图在华中一战消灭粟裕部。
陈、粟合兵后,效果非同凡响,陈毅抓总,粟裕主战,指挥1、2、9纵和第七师,于11月18日对国民党整编69师戴之奇部发起宿北战役的总攻,我军第一次以大兵团作战歼敌一个整师,共计21530人。
师长戴之奇饮弹自尽前大喊:“校长,我坚守五天五夜,但胡琏负我,陈诚欺我,只能以身殉国......”
陈、粟并没有因宿北战役的大胜而冲昏头脑,此战只是把敌人的包围圈打开了一个缺口,随时会被敌军补上,为了扩大战果,粟裕开始谋划新的战役。
![]()
粟裕、陈毅
刚好毛主席发来电文,指示陈、粟宜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使鲁南获得巩固。
陈、粟接到命令后下定决心:“出奇兵,打强敌,枪打出头鸟”,国民党整编第26师马励武部和整编第51师周毓英部不幸进入了粟裕的视线。1947年1月2日夜,天降大雪,粟裕指挥华野对其展开全面进攻,鲁南战役开始。
1月20日,鲁南战役结束,粟裕指挥山东、华中野战军歼灭国民党2个整编师、1个快速纵队,共计5.3万余人,缴获了200多门大口径火炮和24辆坦克,马励武和周毓英被活捉。
宿北、鲁南战役之后,两军领导和士兵充分认识到合兵的重要性,可以集中兵力打大规模歼灭战。1947年1月下旬,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山东、华中野战军进行整编,成立了华东军区,建立了华东野战军,下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兵力发展到27.5万人。
粟裕作为军内冉冉升起的将星,在华中“七战七捷”之后,更是深得毛主席的信任,他把战役指挥权交给了粟裕。司令员在位,而军事作战却由副司令负责,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特例。
然而陈毅却高风亮节,勇于放权,他担心原山东野战军的指挥员不完全听从粟裕指挥,还专门开会,提出“约法三章”。陈毅明确表示,不能完全听从粟裕指挥的,以军法处置,以此来为粟裕撑腰。
而粟裕也非常尊重陈毅,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曾写道:
我长期在陈毅同志的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钦佩,在他领导下心情很舒畅。我竭尽全力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
鲁南战役又失败后,蒋介石对薛岳失去了信心,另派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掌兵。陈诚绞尽脑汁,制定了一个“鲁南会战”的计划,以胡琏、李天霞、黄百韬等指挥8个整编师,分左、中、右三路形成突击集团,又命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3个军为辅,南北夹击陈、粟!
李仙洲没吃过陈、粟的亏,为了抢功,把部队推进到莱芜一线。毛主席指示华野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空间换时间,必要时可放弃临沂。
陈诚被粟裕的障眼法迷惑,以为华野要死守临沂,令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派兵严防华野渡过黄河以北。王耀武精通兵法,认为李仙洲部太靠前,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急令李仙洲部全线后缩。
此时已经晚了,粟裕已经部署华野主力对李仙洲部实施合围。2月20日,华野1、4、6、8、9、10六路纵队猛攻李仙洲部驻守的莱芜城,莱芜战役爆发。
![]()
韩练成
战至2月23日,国民党军6万余人被全歼,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46军军长韩练成被活捉,77师师长田君健被击毙。王耀武大骂李仙洲无能:就是6万头猪,共党3天也捉不完!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华野9纵司令聂凤智在莱芜战役的任务是“阻击增援敌军”,聂凤智没打上主攻很生气,然而手下却活捉了敌46军军长韩练成,这下可得意了。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向华野总部报功,陈毅司令员就很生气地把电话打来了,对他下了死命令,只有一句话:“那个军长,不要讲名字,马上放掉!”
这个谜团让聂凤智憋屈了近十年,直到1956年路过兰州军区,见到副司令员韩练成,才解开这个谜团。原来当年莱芜之战时,陈毅已经派敌工部与46军军长韩练成接上了头,是韩练成带着46军将李仙洲部引入了华野的包围圈。
但是韩练成还有更高级别的任务,不能暴露,所以陈毅从敌工部处得知聂凤智活捉了韩练成后,马上指示他不要说名字,直接放人,怕的就是韩练成被暴露。
聂凤智明白了一切,握着韩练成的手说:“当年真对不起,差点自家人捉了自家人!”
宿北、鲁南、莱芜三场战役,国民党三战三败,被华野毙伤俘14万余人,士气低落,损失惨重。而华野部队却越打越强,整个华东战区总兵力发展到57.5万人,华东野战军发展到27.5万人。
1947年的春天,蒋介石的心情就如同连绵的细雨一样阴沉郁闷。自从1946年6月全面进攻共产党以来,虽然占了共产党根据地100多座城,但是却付出了71万军队被歼灭的代价,驻守兵力越调越多,主战军队却越来越少,蒋介石顿感力不从心,危机感越来越强。
为了应对华野的威胁,改变兵力越来越分散的问题,蒋介石从“全面进攻”的战略,改成了“重点进攻”。
为此,国民党汲取宿北、鲁南、莱芜三场战役的教训,以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的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第五军为骨干,组成三个机动兵团,总兵力达45万人,对华野主力形成弧形包围。
要说这国民党“五大王牌军”确实厉害,此时,另外两大王牌军新1军和新6军在东北战场,把林彪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赶出了长春、锦州、四平等大城市,林彪撤到了松花江以北才稳住脚步!
粟裕连续多次采用“千里耍龙灯”的计策,大范围调动部队,以脚板对车轮,企图打乱国民党的“大兵团密度、集团滚进”的抱团进攻态势,虽然国民党被拖得疲惫不堪,可就是不上当。
![]()
粟裕在前线
粟裕又利用“围城打援”的计策,于4月22日发起了泰蒙战役,打泰安是假,打援军才是真。可附近的国民党部队,不顾防守泰安的整编第72师师长杨文泉多次求救,就是不增援,粟裕只好由假打变真打,解放了泰安,俘虏敌中将师长杨文泉,毙伤俘敌军2.4万人。
虽然泰蒙战役又胜了,但是未达到充分调动国民党三大主力兵团的目的,面对这样的不利的局面,粟裕只好频频调动部队进行大范围的穿插,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进入5月,华野10个纵队连日来不停地调动,战士们十分疲惫,可国民党就是不为所动。粟裕也有些急了,他和陈毅商量,拟派1、6、7纵队南下,迫使蒋介石回防。
毛泽东收到华野的电文后,知道粟裕近来没有打一个像样的歼灭战,有点沉不住气了。他理解粟裕身上的压力,于是三次电示华野:
5月4日: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的机会......
5月6日: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着急......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5月8日:不性急,不分兵,不去扰敌后路,让他放手前进,你们集中主力距敌较远地点,必能找到歼敌的办法。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粟裕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一下从焦急中冷静了下来,他明白党中央需要他们打胜仗,但更需要他们保存实力,绝不能有不必要的伤亡,更不能做损害全局的行动。
为此,华野上下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统一思想,在数日的艰苦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战机。在战局胶着时,国共两党的最高指挥层的应对举措,就可以看出毛主席高蒋介石不止一筹。
![]()
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年5月中旬,国民党占领了山东解放区首脑机关所在地临沂之后,蒋介石认为华东野战军连续几次大战,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又把“稳扎稳打”改成了“稳扎猛打”,企图一举消灭华野于沂蒙山区。
蒋介石总喜欢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指挥现场的战术问题,事事喜欢干涉,让国民党一群身经百战的将军像士兵一样毫无主动权;而毛主席却是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指导,一般很少干涉前方将领的指挥权,只是在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把关,在战术问题上,给予前线指挥员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视情况便宜行事。
在蒋介石的督战下,陈诚、顾祝同不得不调整部署,国民党军三大王牌军团一时全线攻击,密集靠拢的阵型很快发生了变化,攻击最为积极的汤恩伯第1兵团进入了粟裕的视线。
可敌第1兵团的第7军和整编48师都是桂系主力部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只是为了配合王牌军整编74师,在蒙阴、沂水等地扫荡华野主力。
面对这个苦苦得来的战机,陈、粟准备拿这两个“出头鸟”开刀,粟裕一声令下,6个纵队十几万兵马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可粟裕也有些不甘心,桂系部队就是战斗力再强,它也是杂牌军,不能给蒋介石以沉重打击。
暂时抛开这个鸡肋一般的战机,粟裕密切注视敌情的细微变化,终于让他找到了更合适的战机。
原来粟裕发现,自己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镇,在5月11日无故遭到国民党大批飞机轰炸,这个山沟里的小镇为什么能得到国民党如此重视?
后来通过情报得知,原来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排长关押在这附近,后又逃走了,他听到周围的人总是喊“总部、总部”,又有很多天线,就向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报告此处是华野总部。
既然总部地址已经泄露,那国民党会不会对华野总部重点进攻呢?为了摸清敌人的具体部署,粟裕把任务交给了东野的技术侦察部队。
这支技术侦察部队不负所望,给粟裕献上一份大礼——汤恩伯兵团的行动部署。从情报来看,号称国民党的“天下第一师”的整编74师要对华野总部实施“中央突破”,企图一举击中华野指挥中心,然后趁乱聚歼华野主力!
粟裕经过认真的思量之后,认为可以调整前期攻打“第7军和整编48师”的方案,改为就近调集几个精锐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彻底消灭突出阵形的国民党“天下第一师”。
![]()
整编第74师高级军官
陈、粟思想统一后,马上上报中央军委。毛主席在接到电文后,同意华野临战改变计划,并给予粟裕更大的自主权,让他放开手脚,全力指挥。
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高度信任,粟裕更有信心打好这一仗,而整编74师却不知道它的末日即将来临。
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自恃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骁勇善战,与日军对攻都不落下风,又是全美械装备,因此张灵甫骄纵异常,对华野不屑一顾。
张灵甫确实有骄傲的本钱,74军创建于淞沪会战危难之际,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俞济时为首任军长,刚成立就在上海与占绝对优势的日军血战85天,重创日军,其联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长英森命丧上海。
1938年10月,在江西万家岭战役中,74军把日军第106师团打的尸横遍野,战后此地被日军称为“血岭”;
1939年4月,74军仅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全歼日军第106师团147联队;
1941年3月,第二任军长王耀武在上高会战中歼灭日军15000余人,74军从此被称为“抗日铁军”;
1943年12月,在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8300余人孤军奋战,与装备精良的5万日军苦战16个昼夜,全师仅剩321人,被誉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更为神奇的是,日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占领的常德,仅在此地待了3天,就被57师师长余程万率80名残兵引导58军收复,这又是一个奇迹。
1945年4月,74军在湘西龙潭与日军展开最后一战,歼灭日军1.25万人。日军投降后,蒋介石把74军空运南京受降,拱卫京师,成了真正的“御林军”!
后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辖第51旅、第57旅、第58旅,全师共计3.2万余人,由美国军事顾问团进行特种训练,全军统一更换了全美式装备,计有各种口径火炮822门,“巴祖卡”火箭筒324具,各式机枪3500余挺。
此后,整编74师在华东战场与我军展开多次战斗,均不落下风,对我华中、山东根据地造成了重大破坏,我军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张灵甫此时孤军冒进,显然是过度自信,除了实施“中央突破”以消灭华野总部之外,还企图以自身当作诱饵,吸引华野主力部队来攻。
为了彻底围歼国民党这块最硬的骨头,粟裕拟以1、4、6、8、9纵队将冒进的敌整编74师“挖”出来,于“百万军中取其首级”,详细作战方案报请中央军委同意!
![]()
粟裕
5月12日,整编第74师占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14日攻占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
5月13日上午,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华野1纵主力攻占曹庄及其以北高地,割断了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25师的联系;8纵主力攻占桃花山、鼻子山、磊石山等要点,割断了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83师的联系;同时4纵、9纵从正面发起攻击。
5月14日,与整编第74师有血海深仇的6纵王必成部,奉命从粟裕提前总局的鲁南潜伏地点杀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直接端了整编第74师的后路垛庄,整编第74师被华野主力围困在以孟良崮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陈诚在指挥部里看着持续传来的战报,一颗颗冷汗直接从额头滴了下来,张灵甫危险了,退路和补给线全被切断。他赶紧给张灵甫联系,让他再坚持三个钟头,援兵即可到达。他同时命令整编第25、38、48、65师和第7军迅速支援张灵甫。
此时整编74师高居孟良崮上,吸引了华野5个纵队10余万兵力的围攻,还有4个纵队在打援。以74师强大的攻击力,在华野彻底合围之前,无论向左或向右,张灵甫肯定能打通与83师和25师的通道。
可张灵甫太自负,他主动让华野来包围自己,不惜以身作“饵”,在华野10几万兵力包围自己的同时,国民党40余万大军可以从外实施反包围,整编74师再来个“中间开花”,将华野主力一举消灭。当时离他最近的友军只有10多公里,最多半天可到。
此时蒋介石也认为大好时机已到,要求张灵甫“密切配合,来一个内外夹击。”
然而粟裕已经下定决心要拿下整编第74师,华野将士不顾国民党飞机和重炮的轰炸,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作风,与整编第74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进行血拼。
战至15日,黄百韬亲率整编25师强攻天马山,企图救出张灵甫。1纵主力负责在此阻击整编74师突围,根本没有多余兵力对抗扑上来的敌整编25师。
1纵前指的警卫连和文职干部都派上去了,眼看白马山就要失守,这时刚好4纵路过的28团3营被拉了壮丁,直接听从1纵1师师长廖正国指挥,就那么巧,把伤亡惨重的敌整编25师打了下去。
这场战斗极为残酷,攻势打塌了,战壕打平了,就在弹坑里打,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拼石头,逐山逐岭,反复争夺。
![]()
陈毅
当时情况万分紧急,陈毅亲自给1纵司令员叶飞打电话下死令:
“情况十分严重,你部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孟良崮,哪怕1、4、6纵都打光,只要把敌人消灭了,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
孟良崮地区已经成了“血肉磨盘”,华野包围了张灵甫,国民党11个整编师又在外围紧紧包围着华野主力。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下了一着极为冒险的棋,谁能最早达到战役目标,谁就能笑到最后。为此,战斗极为惨烈,眼看整编74师就要弹尽粮绝,连水都喝不上了,无论蒋介石怎么催促,距离最近的整编25和83师就是靠近不了74师。
至5月16日下午2时左右,整编74师已全线崩溃,师旅团营都失去通讯联络,华野部队已攻至师指挥所山脚,到处都是“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声。而张灵甫则不断地在报话机里哀求援军“向我靠拢,向我靠拢.....”
眼看败局已成,友军解围希望亦已断绝,张灵甫绝望地向南京呼叫:“我是张灵甫,李天霞不援救我,黄百韬不援救我,我只好以死尽忠报国了.....”
随后,他命令师指挥部“集体自杀,以报校长培养之恩。”此时副师长蔡仁杰与58旅旅长卢醒抱头痛哭,就是不愿自杀,而副参谋长严运良更是跑到洞外装死。
片刻之后,华野战士已冲上74师指挥部所在的山洞,副旅长明灿被扔进洞来的手榴弹炸死,随后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高级军官在混乱中毙命!
战场刚刚打扫完毕,连续几十天干的冒烟的孟良崮突然天降大雨,也许这就是天意,国民党应该醒悟了,打了整整四天,滴雨未降,刚打完就下了大雨,说明天理就站在共产党这一边。
孟良崮战役以华野大胜而告终,粟裕再一次用他天才的指挥能力回报了毛主席的信任。此战,华野以牺牲2043人、负伤9300余人的代价,一举吞掉了国民党“天下第一师”32000余人。
此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使我军由弱转强,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
![]()
血战孟良崮
蒋介石闻此噩耗,哀叹至极,称其是:“最痛心、最惋惜的一件事!”他下令对为党国尽忠的张灵甫大肆宣扬、褒奖。
虽然张灵甫在混乱中死了,但他到底是如何死的,始终没有定论。据声称目睹张灵甫死亡经过的整编74军军官交待,有人说张灵甫是在74师覆灭时自杀“成仁”,也有人说是张灵甫命令副官刘立智用汤姆森枪将自己和副师长等人打死。
但据盛政权将军回忆,当时主攻的4纵司令陶勇在电话中听到下属汇报:“张灵甫自杀了!”他追问是否自杀?下属不能肯定,说是俘虏讲的。
一贯认真地陶勇马上让警卫员和军医盛政权集合,一起去600高地寻找张灵甫的尸体。一群人在山顶炸毁的发报机旁找到了身穿将官制服的尸体,胸章上显示正是张灵甫。
陶勇马上命军医盛政权验尸,张灵甫头上仅左脸擦伤一块皮,其他无伤痕,解开上衣发现,胸前两个枪眼直穿心脏。经盛政权反复查验,判断两枪眼是从远距离射击而致,枪眼较小,符合华野使用的美制“加拿大”冲锋枪口径。
按说国民党自杀都是习惯用手枪打太阳穴,张灵甫头上无伤,衣服上也没有火药燃焦的痕迹,排除自杀的可能性,验尸结论是:张灵甫是被我军击毙身亡。
战役的具体过程不必再赘述,仅从战事的推演中,就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劣势。从最高统帅来看,毛泽东充分体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只在战略层面把控方向,具体实施细节,放手陈粟自行定夺。
而蒋介石却事必躬亲,小到一个连队的调动都要过问,无形中给各级指挥员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统帅和将领也是互不信任。
张灵甫的死,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内党派林立、相互猜忌、保存实力,他们置张灵甫陷入死地于不顾;从另一方面也看出张灵甫骄狂成性,不把他的顶头上司汤恩伯和李天霞看在眼里,从而无人真心救援。
![]()
当然,张灵甫是怎么死的并不重要,他抗日有功,不亏大节,反而是在内战中误判形势,命丧黄泉,这也是自作自受。
解放后,国家并没有亏待张灵甫的一对子女,对他们关怀备至,张灵甫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所中学担任校长,其女儿在西安一家医院当医生,都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张灵甫手下主要将领邱维达等人被提前释放,安排在南京军事学院当教员;他的妻子王玉玲在改革开放后经常回国探亲,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由此可见,共产党人的胸襟是博大宽广的!
谨以此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